竹筏在水面悠然穿行,清澈的溪流映照著古碼頭,兩岸楓楊搖曳生姿……初夏時節,在順昌縣埔上鎮仁壽溪畔,“十里九澗·順陽古道”竹筏漂流項目頗受游客歡迎。
“快看,是鴛鴦!水清得連保護動物都在這里安了家。”正體驗竹筏的游客激動地舉起手機拍照。
順昌縣位于武夷山脈南麓,閩江上游富屯溪、金溪匯合處,有“閩江起源處、順達昌盛地”之說,境內孕育了眾多渡口和航道。仁壽溪(古時稱順陽溪,下文統稱“順陽溪”)是富屯溪的支流,也是一條古航道。
近年來,隨著文旅融合的興起,順昌對域內古渡口和古航道進行修復,并融入新鮮業態,喚醒歷史記憶。“十里九澗·順陽古道”竹筏漂流項目的開通,便緣于此。
“前期,我們開展河道清淤、古樹名木和水生物多樣性修復等工作。”埔上鎮黨委書記林愛華告訴記者,為了項目的順利開通,當地對順陽溪開展水生態流域綜合治理,科學投放萬余尾魚苗以及河蟹、田螺等,進行生物多樣性修復。此外,建立“民間河湖長”制度,引導當地村民、師生、企業等共同參與治理。
竹筏從起點埔上鎮土豐村出發,途經土豐村、河墩村、埔上村3個村,途中還有兩座人行橋、一座橫跨兩岸的灌溉渠和一個河墩古渡口……經過5公里路程最終行至埔上村甲口。步行一段,便可到達“三鄉人”驛站——這是集休閑閱讀、茶空間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平臺,由埔上鎮采購站小料廠閑置廠房改造而成。有村民、游客在此喝茶閑聊或安靜看書,十分愜意。
“竹筏漂流線路的推出,不僅保護了水上航道文化,留住歷史記憶,也填補了順昌縣水美經濟項目的空白。”林愛華說,下一步,將通過增設下游片區竹筏停靠點,串聯千畝油菜花海、三鄉人驛站、糧橙美景館和紅菇山莊省級森林康養基地等景點,配套建設樹屋營地、親水棧道等設施,進一步開拓“古航道+文旅”融合新路徑。
順陽溪“煥新”,受益的還有洋墩鄉。“我們將以‘游船+文化+消費’的模式,深挖古碼頭歷史文化,修舊如舊,最大程度復原古碼頭印記,并對周邊古民居進行收儲、翻新,還將新建船舶文化館、民宿、休閑吧。”洋墩鄉黨委宣傳委員葉雅玲說,洋墩鄉是順昌柑橘的核心產區,竹筏漂流項目還將串聯起周邊生態果園,讓游客體驗柑橘采摘,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
在順昌,陸上古道同樣被“喚醒”。郭巖山海拔1383.7米,為順昌第一高峰。郭巖山古道始于秦漢,以青石鋪砌,蜿蜒于崇山峻嶺間。日前,“問道郭巖山——2025年歐浦登山地戶外運動大會”在此火熱進行。
古道曾是古代閩北通往閩中的重要通道,如今雖已失去實用功能,但仍留存著較為完整的石階路、石塔、石亭和古井等遺跡,吸引了不少歷史愛好者和徒步旅人前來一探究竟。
為深入挖掘郭巖山歷史文化,盤活郭巖山古道生態景觀資源,今年,順昌縣啟動了郭巖山古道修繕保護項目。
在郭巖山古道的一處施工現場,工人們正手持工具,仔細地將一塊塊石頭按照傳統工藝砌筑起來,最大限度地保留古道原始風貌。“古道全長7.2公里,我們對破損的路面進行平整修復,同時完善服務配套設施,打造集文化體驗、休閑度假和戶外登山運動于一體的郭巖山古道農文旅融合發展新業態。”洋墩鄉副鄉長雷議花說。
古道“醒”了,文旅興了,村子也更美了……對以順陽溪和郭巖山古道為代表的轄區內古道的修復提升,正是近年來,順昌縣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生動寫照。接下來,順昌還將繼續以順陽溪、郭巖山古道生態景觀資源開發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科學規劃、精心布局,同時挖掘其歷史文化內涵,著力構建高質量生態旅游格局。(福建日報記者 許可欣 通訊員 朱城鋮 雷斌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福州:構建人工智能教育研學新生態2025-05-21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