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陜西省統計局發布了上半年全省國民經濟運行情況(2015年全國各省市上半年GDP排名及增速)。
據初步核算,上半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7898.36億元,同比增長7.3%,增速較一季度回升0.4個百分點,經濟出現回穩跡象。
我省第一產業增加值416.59億元,增長5.3%;第二產業增加值4057.68億元,增長6.6%;第三產業增加值3424.09億元,增長8.5%。
但受國內外市場需求不足以及經濟偏“重”的結構性矛盾影響,我省經濟回升的基礎仍顯脆弱,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
當前,我省以煤、油等重化工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短時難以改變,經濟發展中的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正在孕育,新的發展動力及接續產業總體較弱、帶動力不足,短期內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仍很脆弱,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工業回升基礎脆弱。工業投資低速增長,工業技改投資持續負增長。近年來,我省工業投資增速持續回落,2014年工業投資一直個位數增長,全年僅增長8.2%,低于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9.2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工業投資增速持續減緩,上半年僅增長8.5%。支柱產業能源化工工業短期內回升幅度有限。上半年,能源化工工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仍高達52.9%。當前,煤炭、石油價格仍處低位,加之國內煤炭產能過剩,省內原油產能已近頂點,我省能源化工工業短期內難以大幅回升。企業利潤持續下降,生存困難。
投資總體乏力,到位資金趨緊。上半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僅增長6%,遠低于全國水平。項目個數增長,計劃總投資減少,項目小型化趨勢明顯。上半年,全省本年施工項目13010個,同比增長9.1%,增速較一季度加快7.3個百分點。但本年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28978.18億元,同比下降2.2%。到位資金趨緊。本年實際到位資金小計8020.28億元,同比下降0.6%。
居民收入增速放緩,新的消費熱點尚未形成。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放緩。預計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0.8%,增速較一季度回落0.5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4%,回落0.3個百分點。新的消費熱點尚未形成。煤炭制品、石油制品、汽車等傳統消費熱點已趨飽和,增速回落較大;與消費升級相關的信息消費、體育娛樂消費,以及電商等網絡銷售增速雖快,但體量較小,占比較低。
投資進度和質量是關鍵
作為能源與重化工業主導的省份,我省經濟下行壓力要遠遠大于其他省份,當前主要指標好轉的程度仍是初步的,企穩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面臨的困難還比較多,夯實經濟企穩基礎、確保經濟持續回升還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一是抓投資進度和投資質量。搶抓當前黃金施工期,加強對重大、重點項目的跟蹤服務力度,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面臨的環評、土地供應等問題,加快投資項目建設進度。創新投融資體制,解決好公共設施項目建設資金不足問題。用足用好中省各項政策,圍繞結構調整和改善民生盡快謀劃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充分發揮中省大企業投資主力軍作用,謀劃開工一批關乎企業長遠發展的大項目。
二是抓工業生產和產品銷售。繼續以大企業為突破口,深入推進促銷穩產保市場工作,助力大企業擴大市場銷售。
三是抓第三產業重點領域發展。加大大型電子商務企業以及物流企業的引進力度,鞏固和提升我省區位優勢;加大縣域電商的培育和支持力度,以電商為突破口,延長縣域經濟產業鏈,提升縣域經濟市場化水平。強力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醫療、養老、文化、體育等產業發展政策,大力發展面向居民的生活性服務業。
四是抓穩增長促發展任務落實。將穩增長目標細化分解到各級各部門,充分發揮目標責任考核制度作用,加大對穩增長政策落地的督查督辦力度,加大對發展較快地區或領域的激勵力度,督促引導各級各部門落實好發展責任。
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 地方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2.1%
二季度,我省夏糧創歷史新高,工業增速逐月回升,建筑業增速回落,投資增速季內回升,房地產業出現回暖跡象,消費穩定增長,服務業小幅加快,全省經濟運行緩中趨穩。
農業生產穩定。預計上半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夏糧創歷史新高,預計總產484.5萬噸,同比增長7.4%。
工業增速逐月回升。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實現增加值3299.22億元,同比增長6.3%。與一季度相比,工業40個大行業中,有15個行業增速加快或回升,25個行業增速回落。
金融財政持續增加。上半年,全省地方財政收入1034.67億元,同比增長12.1%。財政支出2062.85億元,增長8.5%。
建筑業增速回落。上半年,全省建筑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增速較一季度回落3.7個百分點。
投資增速季內回升。上半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8071.79億元,同比增長6.0%。工業投資增速回落。上半年,全省工業投資2583.69億元,同比增長8.5%,增速較一季度回落3.8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加快。上半年,全省基礎設施投資2080.94億元,同比增長32.8%,增速較一季度加快3.3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文化產業投資增速加快。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1053.83億元,同比增長42%。文化產業投資362.96億元,同比增長14%。
房地產業回暖跡象顯現。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由負轉正,上半年,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1093.67億元,增速由一季度的下降5.2%波動回升至上半年的3.9%。商品房銷售面積及銷售額降幅收窄。
消費穩定增長。上半年,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79.36億元,同比增長10.8%。
進出口增速由負轉正。受去年高基數影響,今年以來,我省進出口增速持續負增長。
服務業小幅加快。公路客貨運輸小幅加快,鐵路客貨運輸負增長。
三產增速開始高于二產增速
進入新常態以來,我省經濟產業分化、需求分化、區域分化日益顯現,經濟結構、發展格局正在進行深刻調整,新舊發展動力正處于接替階段。
第一,產業、行業分化,由二產為主導逐步向三產為主導過渡。
三產增速開始高于二產增速。今年一季度,我省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2.2個百分點。預計上半年第三產業還將保持較快發展,增速將繼續高于第二產業增速。
工業發展新動力加快孕育。輕工業增速快于重工業,1-6月,規上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2.9%,較規上重工業增速5.1%高7.8個百分點。
第二,需求分化,投資需求貢獻下降、消費需求貢獻上升。
今年以來,我省投資增速大幅回落,一季度投資增速首次低于消費增速4.5個百分點;上半年全省投資同比增長6%,低于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4.8個百分點。預示我省經濟正在逐步由投資拉動為主向投資、消費共同拉動轉變。
投資中,農業投資持續高速增長,工業、服務業投資增速較低。
第三,區域分化,陜北板塊乏力,陜南板塊快速增長,關中板塊發力。
從規上工業增加值看,上半年,關中實現1718.62億元,占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4.2%,同比增長8.1%;陜北1065.11億元,占33.6%,增長0.8%;陜南388.44億元,占12.2%,增長14.3%。從固定資產投資看,關中投資5432.87億元,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7.3%,增長4.2%;陜北782.29億元,占9.7%,下降28.3%;陜南1018.22億元,占12.6%,增長19.5%。
各市增長差異較大。從規上工業增加值看,商洛市、安康市、楊凌示范區、寶雞市增速在10%以上,延安市負增長,榆林市、銅川市增速在5%以下,最高與最低相差23.9個百分點。從固定資產投資看,安康市、寶雞市、渭南市、銅川市增速在20%以上,延安市、榆林市、西安市負增長,最高與最低相差60.4個百分點。從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增速看,銅川市、渭南市、咸陽市增速超過20%,延安市、榆林市和商洛市負增長,最高與最低相差34.4個百分點。(本報記者 郭曉斌 張斌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2025-05-1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