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與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提振消費,福建順利實現開門紅。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93.46億元,同比增長5.4%,比上年全年加快1.0個百分點。
來之不易的成績,可以看到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同頻共振:以舊換新加力擴圍,換出從“有”到“優”的品質生活;線上線下合力驅動,打造多元消費場景;服務消費擴容升級,打開廣闊市場空間……
省委一季度工作會議強調,用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優化“一老一小”服務供給,深化多業態消費融合,持續打響“全閩樂購”品牌,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5月16日召開的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福建省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近日,記者走進繁華商圈、探訪活動展會,感受八閩大地不斷攀升的消費熱潮。
以舊換新,撬動消費長足后勁
政策杠桿,何以撬動消費活力?這在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實踐中可見一斑。我省家電補貼品類已達33個大類65個小類,位居全國前列;對消費者開展汽車報廢更新最高給予2萬元的補貼,開展汽車置換更新最高給予1.5萬元的補貼;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也可享受立購立減補貼。
今年1至4月,全省已有235萬名消費者享受了22.69億元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帶動消費179.04億元,參與活動的線上線下商戶超萬家。“五一”期間,全省以舊換新帶動消費超12億元,惠及超20萬名消費者,熱度延續。
以舊換新熱潮背后,折射出綠色化、智能化等新型消費快速發展的趨勢。在福州臺江“蘇寧易購”門店,65歲的退休教師林秀蘭帶著舊冰箱換取補貼憑證。“這臺用了12年的‘老伙計’終于光榮退役了。”她指著門店內陳列的節能對開門冰箱笑著說,“新的比原來省電30%。”
店長吳志強表示,一季度該門店家電以舊換新訂單量同比增長217%,其中80%消費者選擇一級能效產品。
為方便老年群體,該門店還推出“舊機上門回收+新機免費安裝”服務。配送員小陳告訴記者:“上周剛給鼓樓區一位獨居老人換了智能空調,教他手機遠程控制時,他連說‘這比打電話叫兒女開空調方便多了’。”
家電換新火熱,汽車市場同樣活力十足。5月1日,第37屆泉州國際車展現場,首次參展的特斯拉攜人形機器人Tesla Bot與賽博越野旅行車Cybertruck等產品亮相,引得全場矚目。
市民趙先生早早到場,期待購入一輛新車作為給女友的“520”禮物。“現在有以舊換新的置換補貼,泉州開發區在此基礎上推出汽車新購補貼,疊加車企的五年0息優惠,希望能盡早提車,為女友帶來驚喜。”趙先生說。
我省多地舉辦車展、汽車嘉年華、巡展等活動,結合踏青賞花、徒步騎行、自駕露營、溫泉康養、微度假等,拓展汽車維修、改裝、租賃、賽事及房車露營等汽車后市場消費,延伸汽車消費鏈條。
千場活動,消費場景多元上新
超1000場促消費活動!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省商務廳啟動“購在中國 全閩樂購”五一消費季活動,聚焦十大重點領域打造各具特色的消費場景,全省消費市場人氣旺、活力足。
業態融合打造消費盛宴。在福州上下杭,百年商埠與數字科技碰撞出精彩火花,讓到訪者洞悉非遺風采,流連古厝芳華。
在廈門,體育賽事點燃城市熱潮。“恭喜國羽奪冠!”5月4日,走出鳳凰體育館的球迷李承天心情久久不能平復。過去8天,他見證中國羽毛球隊問鼎蘇迪曼杯的全過程,也在與鷺島的初次邂逅中領略了閩南文化的獨特風韻。
在寧德霞浦,三沙飛行基地開辟低空飛行特色航線,串聯山海熱門景點,讓游客“換個視角”看灘涂絕美風光,“空中游覽”新業態進一步激活鄉村旅游經濟。
首發經濟引領供給創新。當代年輕人高質感的消費追求,呼喚商業品牌以“首”促“新”。
今年1至4月,廈門已有近百家各級首店開業;5月1日,承載一代人青蔥回憶的蔡塘廣場以“廈門蔡塘愛琴海購物中心”之名回歸,創新引進首店、定制店、旗艦形象店超60家;同日開業的廈門和美天地項目整體品牌首店占比35%,超20%品牌以最新形象店亮相。
“五一”期間,泉州中駿世界城利用品牌首店、新店開業,引入世界四大街舞IP福建首賽,客流同比提升35%,超60家品牌業績同比增長40%。采用首店布局形成差異化競爭力的戰略已被諸多商圈所認同。
數字消費催生多元場景。隨著直播帶貨、社交電商和內容電商等新興模式不斷涌現,網絡零售保持強勁增長。一季度,全省限額以上單位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20.6%,拉動全省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增長5.5個百分點。
服務消費,擴容提質正當其時
“人生之幸事,八九不離‘食’。”5月2日,剛剛品嘗過佛跳墻的外地游客鄢女士對閩菜豎起了大拇指。根據商務部平臺監測,“五一”期間,全省43家重點餐飲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7%。
令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的,不只有“八閩好味”。在龍巖永定初溪村土樓群,非遺傳承人李阿婆的“夯土技藝體驗工坊”成為網紅打卡點。“游客花50元就能親手夯筑一段土墻,還能帶走自己做的土陶杯。”她展示手機里的短視頻,“上次直播有2萬人看,江西、浙江的客人直接訂了研學課程。”村委會主任陳志強介紹,一季度全村接待研學游客超6000人次,帶動竹編、客家米酒等6項產品銷售,村民人均增收2300元。
在廈門鼓浪嶼八卦樓,民宿主理人陳雨桐正指導員工調試VR導覽設備。“這是我們推出的‘百年建筑活態博物館’服務,游客掃碼就能看到鼓浪嶼歷史建筑的數字化復原場景。”鼓浪嶼管委會工作人員透露,島上已有17家民宿接入文化遺產AR導覽系統,帶動周邊傳統小吃、手工作坊等消費同比增長23%。
省文旅廳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全省累計接待游客近31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246.5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1%和15.2%。
餐飲住宿、文娛旅游、養老托育、體育教育——服務消費一頭連著經濟,一頭連著民生,其中“一老一小”服務關乎萬家冷暖,亟待更多數量、更高品質的產品服務進入市場。3月25日,“福見康養?福享優品”福建省適老化產品供需對接活動在福州舉辦。現場促成適老化產品供需對接、投資項目28個,簽約(含意向)金額超15億元。養老陪護機器人、適老衛浴、遠程醫療設備等一系列產品亮相,為居家、社區養老增添新動能。
日常忙于工作,無暇照顧孩子;交由長輩看管,又心疼老人身體。廈門“寶爸”林先生面臨的這些痛點,隨著孩子順利入托迎刃而解。林先生選擇家門口的托圃宜貝托育中心,主要基于安全、服務質量、價格等考量。“在財政補貼之下,每月花費不到2000元就能讓孩子享受科學的早教服務,性價比相當高。”林先生說。作為全國首批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今年廈門還將新增2000個普惠性托位。
強化“政策+活動”協同,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持續深挖消費潛能。圍繞提振消費這一今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福建已明確施工圖,奮力實現年度目標任務“雙過半”。(福建日報記者 尤方明 賴昊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