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上午10時30分,一列裝載78個標準集裝箱,滿載2145噸非洲進口銅精礦的“一箱制”海鐵聯運專列從廈門海滄站啟程,直達龍巖蛟洋站。這是首趟絲路海運“一箱制”海鐵聯運專列。
“絲路海運”是我國首個以航運為主題的“一帶一路”國際綜合物流服務品牌和平臺,133條“絲路海運”命名航線通達46個國家和地區的147座港口。據了解,“一箱制”海鐵聯運專列,是指整列車運送的貨物在貨源地查驗后,均采用中國鐵路裝載加固標準進行裝箱,到港后僅查驗電子鎖,無需開箱驗貨。貨物運抵目的地后,由海關部門開箱抽檢,全程“一箱到底”,企業僅需向鐵路部門一次性申報即可裝車發運,無需在多個環節提交貨物狀態證明、裝卸記錄等材料。該專列可壓縮貨物待檢和換箱時間約一周,同時降低貨損率。
此次開行的“一箱制”海鐵聯運專列,單箱物流成本節省約500元,運輸周期縮短約60%,貨損率降低約80%。“過去,非洲銅精礦從上岸換裝、過海關、運輸到廠全程需要15天,通過‘一箱制’可實現6天直達,總體物流成本降低了10%,光這一項全年就能省下幾百萬元。”上杭紫金鐵路專用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池洪德說。
為確保“一箱制”海鐵聯運專列的順利開行,福州鐵路物流中心深入了解客戶在運輸時效、成本等方面的12項需求,針對專列開行的計劃受理、貨物查驗、裝箱加固檢查、裝車組織等環節,為企業量身定制運輸方案。“我們積極協調港口、海關等部門,實現物流信息共享與無縫銜接,做到優先配空、優先裝車、優先掛運,將受理時效壓縮了50%。”福州物流中心廈門營業部經理葉德山說。
今年1—4月,通過海鐵聯運方式進出福建省港口的集裝箱達69715標箱,同比增長14.8%。據悉,下一步,鐵路部門將會同港航管理部門,積極推進“絲路海運”港航貿一體化發展,繼續聯合海關、港口及在閩企業,探索更多高效穩定的國際物流模式。(福建日報記者 張穎 廖麗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國際沙排巡回賽廈門挑戰賽開賽2025-05-15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