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各種外傷頻發的季節,磨破皮、被刀子劃傷等,碰到這樣的問題,我們一般都是要么涂點紅藥水、貼個創可貼,要么就是無視傷口、不予理會。小傷口的處理并不難,然而處理不當就很容易留下傷疤,更嚴重的還會因此交叉感染,導致感冒發燒等常見疾病癥狀。那么,我們該如何處理小傷口,特別是針對兒童。
傷口愈合期 小心手抓引起感染
“手上、胳膊上、腿上磕碰出傷口對于調皮的孩子們來說是常事,如果傷口不大的話,就不需要包扎吧。”很多家長詢問。
對此,專家介紹,傷口要分情況而定。如果皮膚破損程度不大,只是小的擦傷、裂傷或輕度的燒燙傷,可以直接暴露傷口;如果受傷部位在顏面部,一般也應直接暴露傷口。如果孩子受傷的是手掌、腳部等易摩擦的部位,或傷口較深,而小孩又比較好動,家長沒有太多時間照顧的話,建議用消毒紗布包扎傷口。
有些孩子在傷口愈合后期會出現搔癢,于是忍不住去抓傷口,結果引起傷口出血或造成傷口延遲愈合,甚至繼發傷口感染而出現較明顯的疤痕形成。除了勤換敷料、及時清除痂皮外,也可以用外用消毒水如酒精、碘伏涂擦傷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搔癢。
傷口不同 處理方法不同
專家介紹,兒童常見的皮膚損傷主要有擦傷、割傷、裂傷、刺傷、砸傷、擠傷和燒燙傷等,根據不同的皮膚破損部位和程度,應采取的處理方式也各有不同。
1、擦傷:只是表皮受傷,傷勢一般比較輕微。對于很淺、面積較小的傷口,可用碘伏、酒精涂抹傷口周圍的皮膚,然后涂上抗菌軟膏,或暴露,或用干凈的消毒紗布包扎好,小的創口也可貼上創可貼。如果擦傷面積大、傷口上沾有污物,則必須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如果沒有生理鹽水,可用清水沖洗干凈傷口,然后用碘伏涂抹傷口及周圍組織,再涂上抗菌軟膏。
2、裂傷:小的裂傷,如果無明顯出血,傷口干凈,可以外涂碘伏,然后用消毒紗布包扎或貼上創可貼。至于有明顯出血的大的裂傷、割傷或是臉上的傷口,按上述方法初步處理后還應及時到醫院外科門診就診,盡早進行清創縫合,以減少感染發生的機會。
3、砸傷或擠傷:如果孩子被重物砸傷或擠傷后,只出現輕度的皮膚紅腫疼痛,并無皮膚破損,可先觀察,暫時不需處理。如果砸傷后出現皮膚破損,可按擦傷進行處理;如果出現皮膚淤紫、破裂甚至疼痛劇烈等重度砸傷和擠傷,則建議盡快到醫院就診。
4、刺傷:孩子被細長的玻璃片、針、釘子、刺刀、木刺等所刺后留下的傷口一般較小且較深。有感染破傷風的風險,因此應盡早到醫院處理。
送孩子去醫院前,父母可先做一些簡單的處理。如果沒有刺傷物,可以首先擠壓傷口,讓它流出一些血液,再外用雙氧水、生理鹽水沖洗,然后外涂碘伏。如果仍有殘留的刺傷物,可以用消毒后或火燒后的鑷子取出,再按上述方法處理傷口。
家庭簡易處理傷口的正確步驟
一般來說,處理小傷口可以有以下步驟,但是還是要根據具體情況一一分析。
清潔傷口:流動的生理鹽水下沖洗傷口。用干凈的布蘸著肥皂擦洗傷口周圍的皮膚。注意別把肥皂弄到傷口里,會刺痛皮膚。然后再使用紗布或是鑷子把傷口里臟東西清潔干凈。
止血:不要認為流血是壞事,它可以幫助清潔傷口。小一點的傷口很快會自動止血。如果想要快速止血,最好用一塊干凈的布附在一個硬一些的物體上壓迫創口。如果傷口在四肢上,把受傷的部位抬高,使它相對高于心臟,血會慢慢止住。
止血困難,使用繃帶:用硬物壓迫超過10分鐘,仍未止血的話,就應該使用繃帶。 繃帶可以幫助沒有閉合的傷口復原。如果傷口處容易被弄臟,或隨時容易被摩擦,可以使用醫用繃帶和膠布包扎傷口。但切記要每天更換紗布,并保持干燥、清潔。 如果傷口很深,無法將邊緣復原,需要縫合,以免感染。
處理血痂:對于血痂,最好的方法就是什么都不要做。傷口結痂可以防止臟東西的污染,盡力讓孩子不要把血痂扣下來。傷口痊愈的時候血痂會自動剝落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2025-05-1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