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28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肖曉錦 通訊員 呂凌鋒 文/圖)28日,由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泉州市文物保護中心、泉州市臺灣同胞聯誼會聯合主辦,泉州市博物館承辦的第八屆兩岸大學生閩南文化體驗營開營。來自兩岸及澳門地區22所高校的師生相聚泉州,他們將圍繞“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聚落文化和傳統建筑”的主題,共同探討泉州、福州的傳統聚落的保護與更新。
閩南文化體驗營開營儀式
本次閩南文化體驗營以“學術探究+實地探訪+創新實踐”為框架,深度融合泉州申遺成果與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特色資源,集聚華東理工大學、北京建筑大學、福州大學、廈門大學、廈門大學嘉庚學院、贛南師范大學、貴州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閩江學院、南京林業大學、山東大學、山東建筑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工藝美術學院、三明學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臺灣華梵大學、臺灣銘傳大學、臺灣中原大學、臺灣師范大學以及澳門理工大學等師生代表。
活動期間,高校師生將走進泉州安海鎮瑤前村、石獅華山村等傳統聚落,實地感受閩南建筑“山海共生”的智慧,隨后前往福州探訪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閩派工藝美術發展中心,體驗傳統文化在當代的活態傳承,并聆聽兩岸專家學者的學術講座。值得一提的是,兩岸學子還將組隊完成木構作物作品設計,以青春創意為古老技藝注入新的活力。
“臺灣與福建之間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與文化聯結,尤其是在語言、民俗、建筑、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可以看到閩南文化的深遠影響。”臺灣華梵大學的學生彭詠聰說,本次體驗營的安排非常豐富,期待能從不同層面認識閩南文化的內涵。在后續的合作設計環節,不同學校、不同背景的同學們還將合作完成作品,相信會是一段很有挑戰,也很有趣的經歷。
據悉,兩岸大學生閩南文化體驗營自2015年啟動以來,受到兩岸高校、社會人士的廣泛關注。作為連續舉辦八屆的品牌活動,其已成為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中的重要交流載體,累計吸引兩岸近百所高校的持續關注與積極響應,吸引逾千名師生深度參與,成功搭建起兩岸青年群體“以文促融、以情促通”的示范性文化交流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