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最高人民法院今天(28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等新型信息網絡犯罪高發多發,衍生大量上下游關聯犯罪,這些關聯犯罪又為電信網絡詐騙提供幫助和技術支撐,反向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高發多發的重要推手。其中,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以下簡稱“幫信罪”)成為數量最多、占比最大、性質最復雜的犯罪類型。為充分發揮典型案例警示、教育、震懾作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今天(28日)公布7件幫信犯罪及相關犯罪的典型案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一是堅持依法嚴懲組織性、職業性幫信犯罪。當前,幫信犯罪的組織化、職業化特征更加明顯,此次發布的案例一“張某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案”,被告人張某某伙同他人開設“工作室”,有組織地非法提供互聯網賬號“解封”、虛假注冊等新型技術幫助,對電信網絡詐騙等犯罪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依法予以懲處打擊。案例三“薛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案”,被告人薛某某身為電信運營商工作人員,明知他人申辦手機卡用于違法犯罪活動,為牟取非法利益違反規定為他人辦理電話卡,導致多名被害人被電信網絡詐騙,對此類行業“內鬼”依法懲處并宣告職業禁止,同時向涉案單位制發司法建議,促推涉案單位強化內部監管,壓實主體責任,筑牢守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的“防火墻”。
二是堅持依法嚴懲新類型幫信犯罪。當前,幫信犯罪呈現技術性、隱蔽性越來越強的特點,此次發布的案例二“鄧某某、王某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黃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案”,被告人鄧某某、王某某、黃某等人架設具有人機分離、遠程操控、異地撥號通話、偽裝來電號碼和支持多張電話卡撥號等功能的GOIP設備,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提供通訊傳輸技術支持;案例四“王某等人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案”,被告人王某等人通過虛擬幣交易方式為他人掩飾、隱瞞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所得,均反映出當前幫信犯罪的技術性、隱蔽性特點,辦案機關依法予以嚴懲,切實斬斷為電信網絡詐騙等犯罪“輸血供糧”鏈條。
三是堅持全方位全鏈條打擊上下游犯罪。當前新型信息網絡犯罪鏈條化特征突出,形成了相互交織、規模龐大的黑灰產業鏈,此次發布的案例二“鄧某某、王某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黃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案”、案例四“王某等人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案”、案例五“付某詐騙案”,堅持依法打擊懲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及其上下游關聯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充分彰顯了辦案機關全方位、全鏈條打擊信息網絡犯罪的態度和決心。
四是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打擊治理幫信及相關犯罪是一項系統工程,在依法嚴懲職業性、組織性犯罪活動及其組織者、指揮者和骨干人員的同時,應注重區別對待,分化瓦解犯罪分子,對未成年人、在校學生等群體和處于犯罪鏈條末端、情節較輕的人員,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依法做好行刑銜接,推動社會綜合治理。此次發布的案例六“朱某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案”,根據朱某某在犯罪鏈條中的層級地位、具體情節,檢察機關依法對其作出不起訴決定,由公安機關予以行政處罰。案例七“高某、顧某、師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案”,三人均為在校學生,顧某、師某又系未成年人,辦案機關堅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針,依法對三人從寬處理,檢察機關對未成年人顧某、師某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并加強與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家庭的溝通聯系,督促嚴格管理教育,避免再犯。
下一步,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依法懲治幫信及相關犯罪,持續強化綜合治理,全面落實打防管控各項措施,切實維護網絡安全和人民安寧。(總臺央視記者 李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