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華社《中國經濟樣本觀察·“鎮”了不起》欄目刊發文章《“內衣小鎮”織出500億元“里子產業”》,將東南沿海小鎮深滬的內衣產業推向全國視野。報道中提及,晉江市深滬鎮集聚了大大小小500多家內衣企業及配套廠商,年產值超500億元。生產的內衣占了全球產量的20%,平均每天有超過1000萬件內衣制品從這里發往世界各地。
作為傳統漁業鎮,深滬鎮如何實現從“靠海吃海”到“一條短褲走天下”的轉變?本期報道帶您走進“中國內衣名鎮”,探尋深滬鎮如何通過產業升級和創新實踐,完成一場傳統產業的華麗蛻變。
嘉利公司產品展廳
拓市場 闖新路 從傳統路徑到多元布局
在深滬,有這樣一句形容產業的俗語:“一條魚、一顆水丸、一件短褲、一條拉鏈。”
魚和水丸是“靠海吃海”的漁業,短褲就是深滬鎮的內衣產業。
深滬鎮的內衣產業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1984年,深滬旅港僑親回鄉開了第一家內衣加工廠。在接下來的兩三年中,內衣加工廠如雨后春筍般在深滬“冒”了出來。
這個時期,深滬通過洋行接訂單,再放單給家庭作坊加工,早期外貿型的內衣企業雛形由此誕生。
1996年,深滬內衣企業第一次走進廣交會,開始自主接單,歐洲和美洲的訂單開始進入深滬內衣企業,并逐年增加。隨著訂單量的增大,深滬內衣企業開始規模化發展。2000年左右,紗線織造、面料印染、輔料生產、包裝等內衣產業配套企業逐步發展起來。
2004年,深滬鎮內衣企業產業鏈已基本完善。這一年,深滬鎮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授予“中國內衣名鎮”稱號,進一步推動深滬內衣產業的快速發展。
如今,深滬鎮內衣產業的集聚效應早已聞名業界。在不足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密布著超500家內衣生產企業及配套廠商,形成了從紗線織造、面料印染、輔料生產成衣制造到包裝的完整產業鏈。
“有一次,一個外國客商來洽談,第二天他要走的時候,我們就把樣品打版出來讓他帶走。”黃河服裝織造公司負責人黃榮河說,從工廠出發到任意一道工序的配套企業,大概只需要10分鐘。
完善的產業鏈大大提高了深滬內衣的效益,也成為外國客商青睞深滬內衣企業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條短褲走天下”是深滬“外貿型”內衣產業的生動寫照,但也在國際貿易變局中“首當其沖”。
面對挑戰,深滬鎮黨委、政府迅速啟動市場多元化戰略,打出了一套精準的“組合拳”。
4月份,深滬鎮—泰國泉州晉江聯合總會經貿文化合作交流活動舉行。活動中,深滬商會、深滬小吃公會與泰國泉州晉江聯合總會結對共建并簽署意向合作協議,雙方互贈紀念品。
今后,深滬商會、深滬小吃公會將與泰國泉州晉江聯合總會相互提供經貿、文化信息資源,投資、商務、旅游項目資源,積極促成合作意向。
5月初,第137屆廣交會第三期舉行。深滬鎮展現出強大的產業集群優勢,組織超40家深滬內衣企業組團參展,攜帶精心準備的產品,全力開拓新興市場。其中,長泰服裝織造有限公司更是與印度客商現場簽下訂單。
5月底,晉江深滬商會與陳埭商會舉行產能對接活動,“中國內衣名鎮”和“中國鞋都”簽署戰略合作和產能對接協議,共同推動兩鎮產業發展,開啟產業融合新篇章。
日前,深滬鎮組建十余人的招商考察團赴深圳、廣州、中山、珠海等地開展考察招商活動。
此次考察交流為深滬內衣產業升級提供了清晰路徑:借力大灣區設計資源突破創新短板,依托跨境電商開拓全球市場,通過技術賦能提升產品競爭力。
活動中,深滬鎮與深圳市龍華區大浪街道簽訂共建協議;晉江市嘉利服裝織造有限公司與陌上(深圳)供應鏈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晉江市深滬商會與設界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接下來,深圳內衣行業協會計劃組織20多家電商、采購商到深滬開展產能對接活動。
一場場活動的接連開展,為深滬鎮內衣企業“多條腿走路”搭建了更多平臺。
深滬鎮商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緊抓晉江市“晉品出海”政策契機,開拓歐洲、南美洲、東南亞市場,并依托希音等跨境電商平臺及抖音等電商平臺,尋求更多元的生產合作模式,并逐步將“外銷”轉“內銷”,推動深滬鎮內衣產業轉型升級。
強創新立潮頭數智賦能與綠色轉型的雙輪驅動
長泰服裝生產車間
走進長泰服裝織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泰服裝”)打造的全省首家內衣5G智慧工廠,車間里一派忙碌景象,一臺臺自動化設備忙碌運轉,通過墻上的5G智能看板,可以清晰地看到產量、訂單信息、機臺信息等情況。
長泰服裝成立于1998年,專注于內衣、內褲、T恤、背心等產品的生產。
數字化改造讓長泰服裝以數智技術釋放新質生產力,并力創數智化轉型標桿企業,實現從一根紗線到一件內衣成品的實時狀態透明化。
傳統制造業在數智轉型的同時,更要注重向“新”向“綠”發展。
來到通億(泉州)輕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億公司”),也許你會顛覆對傳統染整企業的印象。這里沒有刺鼻的化學氣味,也看不見污水橫流的場景,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化設備有序運轉的低噪聲。這家位于深滬鎮的紡織染整企業,正以科技與環保的雙重突破,重新定義傳統產業的發展邊界。
“公司是2006年投產的,成立之初我們的定位就是要綠色、環保。”通億公司總經理李振卓介紹,通億在2007年就通過了OEKO-TEXRSTANDARD100生態紡織品認證,這是公司產品進入歐盟市場的一張“通行證”。
為了更好地向“新”向“綠”發展,通億公司成立了技術中心,設有技術部、研發中心、檢測中心和信息中心,注重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研究、開發與應用。此外,通億公司從源頭開始把關,嚴格篩選綠色環保的原材料,并在生產的各個環節規范管理,同時不斷加大科研、創新和環保投入。
據介紹,通億公司先后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綠色工廠、國家綠色供應鏈企業、國家重點行業能效“領跑者”企業、福建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福建省科技型企業、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等榮譽稱號。
長泰服裝和通億公司是深滬鎮數改智轉深入推進的縮影。
數據顯示,2024年,深滬鎮策劃生成13個數智轉型項目,總投資超18億元,推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規上工業研發費用完成2.66億元,并推動泉州師范學院、泉州職業技術大學、黎明職業大學等校企合作項目落地。
今年上半年,深滬鎮再新增2家專精特新企業,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企業9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家,累計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37家。
深滬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圍繞“數智化、綠色化、集群化”的發展方向,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強化政策扶持,推動傳統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可持續化邁進。通過龍頭企業的示范引領,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力爭將深滬鎮打造成為內衣紡織產業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制造的標桿示范區,進一步提升“中國內衣名鎮”的科技含量、創新含量,為深滬鎮內衣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增底氣,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延鏈條譜新章從“內衣單一支柱”到“紡織多元矩陣”
萬興隆公司展廳
走進深滬鎮沃倫服飾智能化車間,53臺自動織襪機24小時運轉著,這套智能化設備不僅可以自動排單,機臺實時情況還能在車間的大屏幕上一覽無余。
在深滬鎮黃河服裝織造公司的展廳,貨架上不僅有傳統的內褲,還有設計時尚的瑜伽服和泳裝。
內衣產業的成功,為深滬鎮延伸產業鏈提供了底氣,這種多品類經營模式正在深滬鎮形成潮流。
在今年的上海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春夏)博覽會上,作為運動及戶外功能性產品創新研發企業,萬興隆帶來了一系列功能戶外及環保產品,吸引新老客戶關注。“效果非常好,人流量大,主動上門交流的客戶很多。”萬興隆面料設計師吳志輝說。
展會上,萬興隆推出的驕陽防曬系列產品成為一大亮點。該系列產品以360°夏季冰殼、冰芯紗及云朵紗為主,帶來卓越的防曬性能和舒適的穿著體驗,重新定義了夏日防曬的標準。驕陽防曬系列產品采用先進的原紗防曬技術,其防曬指數UPF值高達100+。
2024年,CCTV-13新聞頻道《新聞周刊》欄目“入伏之后”走進萬興隆車間,聚焦防曬服原料。
“夏日經濟”讓防曬服面料訂單不斷,康雅鞋服有限公司則將目光瞄準“冰雪市場”。
康雅鞋服旗下品牌菲比小象自主研發設計的滑雪羽絨服備受消費者青睞。繼北京冬奧會后,冰雪運動熱度不減,康雅滑雪羽絨服訂單持續火爆;2024年冬季,廣西“小砂糖橘”在哈爾濱旅游的視頻火了,“小砂糖橘”身穿的滑雪羽絨服正是菲比小象。
“單一品類風險大,多元化才能抗波動。”一企業負責人表示,產業鏈的延伸為內衣產業本身注入新活力,也將推動產業生態的優化,讓紡織產業“多點開花、多點結果”。
優服務抓項目“四專服務”護航高質量發展
2024年以來,深滬鎮重點推進“深情守滬四專服務”特色營商環境品牌,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四專”服務是深滬鎮為優化營商環境、服務民營企業推出的一項舉措,即“服務企業有專員”“對接聯系有專題”“推動工作有專班”“解決問題有專組”,助推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圍繞該行動,深滬鎮深化“百名干部進百企”工作,及時收集企業訴求及建議,每周召開專題研討會,及時幫助企業破解難題,今年來累計召開25次;特別是在國際貿易遇到問題時,深滬鎮及時召開專題會,并通過參加廣交會、上海面料展等展會,與陳埭鎮商會開展產能對接活動,組織考察團赴大灣區考察交流等方式,幫助企業搭建平臺、拓展市場。同時,深滬鎮與鎮商會聯合設立深滬內衣線上線下“選品中心”,已經完成設計、搬遷、騰空拆除等工作,下一步將進行施工布展。
此外,深滬鎮聯合國土所、規建辦、企業辦等職能部門成立項目工作專班,協助企業辦理相關手續及政策申報,2024年以來累計辦理超70宗;成立相關指導小組,著力破解項目建設用地、融資、勞動力等難題。其中,針對金田開發區用水問題,鎮主要領導積極協調,從龍湖自來水廠新敷設一條專門管線,有效解決用水難、用氣難問題,全力做強營商惠企“服務力”。
“四專”服務的成效直接體現在經濟數據上。今年上半年,深滬鎮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34%;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1.24%,其中產業項目投資占比達91%。
這一亮眼成績的背后同樣離不開重點項目的有力支撐。深滬鎮堅持以項目為抓手,通過實施一批帶動性強、輻射面廣的重大工程,為產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力。
嘉維項目建設現場
六源年增產2500萬米高檔織物面料技改項目將建設高檔織物面料精品生產車間,引進節能型設備及配套設施,當前已進入內部裝修階段;金耐斯年產內衣褲2000萬件項目已竣工投產,并與第三方開展數字化改造布局;嘉維年產內衣8000萬件項目正火熱施工中……
這些項目的順利推進和逐步落地,不僅為深滬鎮內衣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也進一步鞏固了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通過引入先進設備和技術改造,企業能夠大幅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品質,滿足市場對高端化、功能化紡織品的需求。同時,項目的實施還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從原材料供應到成品制造再到數字化服務,形成了更加完善的產業生態體系。此外,隨著新廠房、研發中心等配套設施的建成投用,將吸引更多專業人才會聚于此,為深滬鎮打造現代化紡織產業集群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傳統產業的新生密碼,從拓市場的勇闖新路到強創新的科技賦能,從延鏈條的多元突破到優服務的精準助力,深滬鎮內衣產業的突圍之路,勾勒出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清晰路徑。
當清晨的陽光灑在深滬灣的海面上,500多家企業機器轟鳴、各個工地熱火朝天——這不是簡單的重復生產,而是一場關于創新、關于未來的產業新生。在這里,傳統與創新碰撞、制造與創造融合,正書寫“中國內衣名鎮”的發展新篇。
(記者 施蓉蓉 秦越 通訊員 林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