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經泉州海關關員監管和加班檢測,福建中燃湄洲灣能源有限公司的一批4.2萬噸進口液化石油氣(LPG)卸入該公司儲罐,立即投入企業生產一線。
泉州海關工作人員對進口液化石油氣進行采樣作業。許睿淼 攝
靠泊在泉州肖厝港區的進口液化石油氣船舶在進行卸運作業。 許睿淼 攝
泉州系我國重要的LPG進口口岸。液化石油氣(LPG)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近年來,泉港、泉惠兩大千億級石化產業園大量進口LPG,主要用于加工生產丙烯、聚丙烯和順酐等福建省化工、紡織和新能源行業急需的上游產品,要求量較大。上半年,泉州海關共監管進口液化石油氣51.27萬噸,同比增長33.41%,創同期歷史新高,主要從阿聯酋、阿曼和科威特等“一帶一路”國家進口。
LPG產品易燃、易爆,需加壓并在零下40℃低溫下保持液化方可運輸,貨物裝卸作業難度大、倉儲條件要求高。為此,泉州海關積極搭建關、企、港信息對接平臺,專門制定LPG監管方案,組建查驗小組,支持企業擴大LPG進口;按安全生產相關要求,關員按規范佩戴安全防護裝備,嚴格按作業指引開展貨物查驗、取樣作業以及實驗室檢測,確保作業全流程“零”風險;大力推行“提前申報”“船邊直提”等業務模式,實現船到即檢、檢完即放,其中,從送樣到實驗室檢測控制在5小時內出報告,加快進口LPG通關速度。(記者 黃瓊芬 通訊員 王洋 黃忠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