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感德鎮,茶香滿山。清晨,石門村淳正茶葉專業合作社吳政山和社員吳永清,穿梭在茶壟間,仔細察看著最后一批待采的茶青。
“老葉直接剪掉,只保留嫩葉采摘。最近天氣多變,咱們得搶抓農時,和時間賽跑。”望向身后二十多畝的茶園,吳政山一邊囑咐吳永清要加快采摘速度,一邊掏出手機聯系采茶隊增派人手。
這片茶園的主人,正是社員吳永清。過去,從茶園管理到茶葉采摘,再到茶葉加工制作,全流程他都要親力親為,不僅精力跟不上,茶葉品質也參差不齊,賣不上好價錢。
而這一切,在加入淳正合作社后開始發生變化。如今,他只需專注于茶園種植管理,從采摘到加工銷售的一切事務,都交由合作社“一站式”托管。“技術員手把手教施肥、修剪,每個環節都有標準。”吳永清算了一筆賬:現在采茶季,采茶隊準時來,加工、銷售都不用操心,收購價比以往翻了一番,真正實現了“省心種茶,放心賺錢”。
春茶采摘已漸近尾聲,不少茶企與農戶的春茶已經制作完畢,而淳正茶葉專業合作社的生產基地內,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制茶師傅正在進行搖青、揉捻,制茶設備運轉不停。
“我們采取錯峰修剪策略,年前修剪的茶樹,4月進入采摘期;而經過年后修剪的茶樹,要等到5月才能采收。”吳政山介紹,合作社將社員茶園分為年前、年后兩批修剪,使春茶采收期從常規的10多天延長至30多天,不僅能讓茶葉充分積累養分,又能延長春茶制作周期,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
時間回溯至2009年,深耕茶產業多年的吳政山發現,不少茶農單打獨斗,既缺乏科學管理技術,又難以應對市場波動,常常陷入“增產不增收”的困境。吳政山認為,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必須從源頭管控茶葉質量。
看著鄉親們辛苦種出的好茶賣不出好價錢,吳政山牽頭成立淳正茶葉專業合作社,采取分工合作模式,茶農憑借豐富經驗和精細勞作,專注種出品質上乘的茶樹;合作社負責采摘、生產和銷售,利用專業技術和渠道,打造品牌把茶葉推向市場。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淳正茶葉專業合作社已吸納100多名社員,在統一技術指導下,社員們采用綠色防控措施,減少化肥用量,堅持傳統制茶工藝,茶葉的品質和價格得到顯著提升,茶農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
傍晚時分,社員們陸續來到合作社品鑒新茶。大家一邊交流春茶生產心得,一邊在技術員的指導下記錄改進要點。望著窗外連綿的茶山,吳政山也道出心中打算:擴大合作社生產規模,延伸產業鏈條,讓更多茶農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助力鄉村振興。
(融媒體記者:黃梁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泉州港首次出口新能源汽車組件2025-05-07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