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27日訊(通訊員 盧國義 閩南網記者 柯嘉進 張恩培 文/圖)“Wow,what a peculiar mountain(哇,好奇特的山啊)”“I finally saw the Hanging Temple(我終于見到懸空寺了)”“The air here is great(這里的空氣好棒)”幽靜的深山中時常傳來陣陣歡笑聲,3月23日,20余名廈門大學(來自11個國家)國際碩博研究生到平和縣大溪鎮靈通山、靈龍谷開展游學活動。
靈通山,以險峰、奇石、飄云、清泉著稱,在福建有“北武夷、南靈通”的美譽。在登山途中,大學生們一同聆聽著名學者、抗清愛國志士黃道周與靈通山的故事,實地感受“靈應感通”的深厚底蘊;沿途領略千年古剎遺留的獨特風采和古人的匠心之作。
在靈龍谷景區,大學生們參觀了紅色文化營地,體驗百年瓦窯、傳統農具、手工藝制作等,近距離接觸中國農耕文化的獨特魅力。在露天廣場,大學生們與當地群眾一道載歌載舞,以多國歌曲文化的碰撞增加彼此間情誼,進一步加深了海內外友誼的溝通。
大學生們紛紛表示,通過參觀這些獨特風景,不僅對大溪本土的鐘靈毓秀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加體會到大溪全域生態旅游和農文旅融合的魅力,加深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互動。
文與旅相伴,旅因文而興。乘著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東風,如今的大溪更有活力、旅游更有魅力,農文旅經濟正為大溪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站在新起點上,大溪鎮將積極構建農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深入推進全域生態旅游,講好大溪故事,打造高質量發展大溪新形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