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拓展“三爭”行動,奮力譜寫“寧德篇章”系列新聞發布會東僑開發區專場召開
——聚力“三爭”行動 建設“一核兩翼多元”現代產業體系
12月6日,“全員爭優、全域爭先、全面爭效”——深化拓展“三爭”行動,奮力譜寫“寧德篇章”系列新聞發布會東僑開發區專場召開。
記者獲悉,今年以來,東僑開發區各項工作發展勢頭良好,前三季度,財政“兩項收入”分別完成97.91億元、44.54億元,比增78.5%、65.1%,增速均居全市首位。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2%,居全市第三。實際利用外資800萬美元,比增173%,到資規模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一,有力推動“一核兩翼多元”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邁上新臺階。
招商引資火力全開
營商環境向優向好
招商引資是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東僑開發區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工作,創新實施“鏈長制招商”,精準錨定發展坐標,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前沿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今年1月至10月,全區共簽約項目37個,協議總投資135.38億元,其中工業項目12個,總投資為51.65億元;服務業項目25個,總投資為83.74億元,為高質量發展添能蓄勢。
招商引資“招得來”是基礎,“落得下、發展好”才是關鍵。
東僑開發區出臺《“標準地”工程審批改革試點方案》,實現全省首個工業用地“標準地”“十二證同發”;推進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改革工作,實現政策資金直達直享,企業“零跑腿”;出臺高質量發展政策,2023年兌現區級惠企政策資金5379萬元;全市首推全科無差別綜窗改革,“一趟不用跑”事項占比88.44%;印發《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零碳園區創建實施方案》,已認證2家國家級綠色工廠和2家零碳工廠,實現單位工業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下降到0.03噸標煤/萬元。
項目建設提質增速
產業發展提檔升級
項目建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和“硬支撐”。東僑開發區扎實開展項目攻堅,推動資源要素向項目建設聚集,前三季度,新謀劃儲備項目48個、總投資102.63億元;35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1.68億元,占項目年度計劃的99.8%,項目建設攻堅行動考核居全市第一,切實以項目攻堅成效增強發展后勁。
為進一步推動產業提檔升級,東僑開發區深入推進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建設,設立新能源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配套出臺促進民營企業發展、推動鋰電產業供應商落地、促進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激勵措施,培育申報高新技術企業26家,安波電機獲評第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壹連電子獲批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寧德廈鎢申報省級“單項冠軍”企業。截至目前,東僑開發區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5家、省級科技小巨人23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4家、省級以上研發機構30家,省級以上人才300多名、市級人才7000多名。
擴面提質多措并舉
書寫暖心民生答卷
東僑開發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加大民生投入力度,醫療、教育、養老等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事業穩步發展,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東僑開發區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扎實開展21個為民辦實事項目和93個城建項目;完成既有住宅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設施示范項目2個,完成10處公共區域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設施示范項目建設,新建成口袋公園5個,新增校園遮陽避雨設施5處;僑興社區成功申報2025年省級城市社區更新樣板工程,鋰電小鎮成功申報2025年省級低碳試點片區;加快推進東僑三中、東僑第三實驗幼兒園建設,預計增加學位2850個;持續優化社區孝老食堂服務,累計服務老人1.15萬人次。
下一步,東僑開發區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算好時間賬、任務賬,抓緊抓實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等工作,努力在“三爭”行動中走前列、當尖兵,以實際行動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寧德實踐貢獻東僑力量。(閩東日報記者 陳祎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