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2日電 (記者馬海燕)“能人到城里做工、開店、開作坊去了,弱者的土地又轉包、租賃或轉讓了,明天誰來種田?”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厲以寧2日提出一個中國農村社會命題引起眾人思考。
由北京大學、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和韓國高等教育財團聯合主辦的2012北京論壇2日在京開幕。厲以寧在做題為《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安定和諧》的主旨報告時指出,今后中國種田的主要是三種人:種植能手、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
第一種是種植能手或種植大戶通過轉包、租賃,擴大耕地面積。厲以寧等人在湖北調查發現,種植大戶最多的租了一兩萬畝地,雇了十幾個至幾十個工人,全部采用機械化運作,規模經營。農民把土地租出去以后,有的進城打工,有的做生意,有的被種植大戶雇傭,得到租金、工資或其他外出勞動的收入。
第二種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厲以寧帶領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調查組最近三次到重慶調查柑橘、西瓜、茶葉、花卉、中藥材等專業合作社,發現這種合作社已不同于上世紀50年代的合作社。今日的合作社由農民自己組成,土地入股、民主管理、賬目公開、領導者民選,這種情況下,農民能把土地經營得更好。
第三種是農業企業下鄉租土地,采用高新技術、投資建設灌溉系統,改良土壤,引進新品種。土地租給企業后,農民要出去打工就去打工,不去打工就留在當地,同農業企業簽合同做工。這樣農民在家門口就改善了生活。
厲以寧認為,農業企業下鄉很重要,他們帶資本和技術下鄉。為了鼓勵更多的農業企業對農業投資,今后要從農民進城這種單向城鄉一體化走向雙向城鄉一體化,愿意來農村經營的來農村,愿意進城打工的就到城市去。這樣,不僅農業生產率會提高,城鄉收入差距也會進一步縮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