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現在,小姚仍然習慣地出入我的辦公室,把他的習作拿給我看,跟我探討作文的細節處理。面對這類學生,采取的方法是一、教師必須搭準脈搏,給予鼓勵,單靠空洞的說教是沒有效果的。二、必須請相關學科的教師配合一起單獨從學科的角度給予輔導。三相關心理教師一起診治,雙關齊下,讓他從哪里跌倒再從哪里爬起來。
急躁焦慮型的學生,一般都具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明明他成績的排名是中等,他卻把自己的目標定到了年級前幾名,還窩著一肚子氣。認為把自己的目標定到這樣的位置是正確的。自己沒考出好成績,都是客觀原因造成的,怨這怨那,唯獨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到了初三了,成績仍離目標遙遠,這時浮躁起來,焦慮起來了,雖然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適度的焦慮有助于學生考出好成績,但那是針對優秀者而言的。他們焦慮的結果卻可能失眠。直至神經衰弱,最嚴重的會導致休學。目前這樣的群體不在少數,究其原因,家長的期望值與自己的期望值都太高,當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落差太大時,他們先是怨天尤人,然后,就偏執地認為教師偏心,又是逆反的年齡,就像好斗的小公雞一樣,成績不能大幅度地提高,還自以為是,造成眼高手低的局面。
年級里有位學生在初一時就有這樣的狀況,一次,我跟她進行了深談。她自認為自己在數學上有天賦,但困惑自己的數學成績為什么總是比不上人家,因此,只要數學成績出來,她就緊張到失控的地步。我問她,是什么原因讓她覺得自己的數學有天賦,她立即如數家珍地講到小學時自己的數學在年級里總是名列前茅的事,我知道這個孩子的母親是小學數學老師,而且孩子是在自己母親的班級讀完小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