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國旗,奏國歌,全體師生行注目禮!”
對于周一清晨的升旗儀式,高永起格外上心:“在山里,一面國旗往往代表一所學校。有了這所小學,十里八鄉的孩子就不用遠途跋涉去上學。”
這所學校,就是河北省臨城縣崗西學區趙家崇小學,高永起、葛英芬夫婦是小學僅有的教師。作為鄉村教育的守望者,35年來,他們一撥又一撥地把一個個農家娃送出山村,走向遠方。高永起的學生中有400多人考進大學,30多人考上研究生,淳樸的山村里,燦爛著知識的曙光。
在工作中尋找快樂
趙家崇村地處太行山腹地,沙多地貧,是有名的貧困村。1984年,高永起退伍返鄉,主動來村小學當老師。幾年后,他又動員了高中畢業的妻子葛英芬來學校代課,夫妻二人成了山里的“孩子王”。不僅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夫婦倆還一塊兒參加函授學習,先后通過考試轉為公辦教師。
“剛開始,我們倆人一個月工資加起來還不足80元。”高永起回憶道,雖然條件艱苦,但看到鄉親們世代受窮,一些適齡兒童不上學,留在家里干農活,他又堅定了當老師的信念。葛英芬說,每天早晨6點,老高就來到學校打掃衛生、備課;雨季,他光著腳,一趟又一趟蹚著水接送學生;冬季,他把教室的火爐燒旺,讓學生暖暖和和上課。臨城縣教育局局長王秀海說:“不管外部環境如何,老高總能從工作中尋找快樂,也一直在給學生們分享這種快樂。”
如今,校園環境已得到極大改善。2015年,趙家崇小學擴建,投資36萬元新增建筑面積215平方米,今年暑期重新翻修,還配備了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儀器。幾年來,臨城累計投資2億多元新建了多所鄉村小學。
發掘孩子的閃光點
“每個學生都很優秀。作為老師,要發掘孩子身上的長處和閃光點,抓住每一個教育良機,因材施教。”對于教學,高永起有自己的一套見解。
趙軍鋒曾是高老師班上的“搗蛋王”,成績差又愛逃課。經過幾次談心,高永起決定每天放學給他單獨補課,兩個月時間就讓趙軍鋒的成績趕了上來。“要體貼學生,培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別讓后進生成為掉隊的孤雁。”高永起說。
經過不斷實踐,高永起總結出了“啟發式教學法”“嘗試教學法”“一遍清教學法”,還將做游戲、講故事、唱兒歌等形式融入課堂,搭建師生共同參與的快樂學習舞臺。課余時間,高永起也細心為學生打算,組織了舞蹈、圍棋、誦讀等興趣班。
高永起的筆記本上有這樣一句話:“30多個春秋,一萬多個日日夜夜,學生和課本已經融進了我的生命,課堂和學生充實了我原本簡單的人生。”
通過教育改變貧困
今年教師節前夕,高永起收到了一份禮物:“這是我的學生陳瑞娜從北京寄來的。”
陳瑞娜是2012年臨城縣理科高考狀元,她小學時家境困難,在高永起的鼓勵和幫助下申請了救助金,順利完成學業。十幾年來,她每年都要專程回鄉看望高老師。逢年過節,學子們從外地回到村里,都要到高老師家里坐坐,拉拉家常,這也是高永起感覺最幸福的時候。
“每天一到學校,都會見到高老師和葛老師在校門口迎接我們,放學時又親自把我們送到家長手中。老師不但傳授了知識,還帶來溫暖,他們就像我們的爸爸媽媽。”學生高澤軒說。
在高永起夫婦的影響下,趙家崇村村民普遍重視孩子教育,孩子們在一起不比吃穿比成績。今年,趙家崇村7名參加高考的學子,全部被大學錄取,刷新了該村高考紀錄。目前,趙家崇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大學生,并已實現脫貧,高永起從教第一天起希望通過教育改變貧困的夢想實現了。
“只有愛孩子,才能教育孩子。”在高永起心里,對學生發自肺腑的愛有時比淵博的知識更重要。
“讓一個個山里娃接受良好的啟蒙教育,走出大山,創造幸福生活,是我的夢想??粗约旱膲粝朐诤⒆觽兩砩蠈崿F,我感覺很幸福。”高永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