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民族中學支教,在杭州當了30多年中學校長的陳立群搖著頭連說了3次“這怎么可以?”
陳立群校長在巡視晚自習。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白皓 /攝
“晚自習教室一片沸騰,早自習一個班10多個學生趴在桌子上睡覺,學生不靜心學習,這怎么可以?”
“全校2400名師生吃飯,只有一口大鍋燒菜,周圍蒼蠅亂飛,這怎么可以?”
“新學期開始,教室里空出來60多套桌椅,這么多學生流失,這怎么可以?”
2016年8月,59歲的陳立群卸下杭州學軍中學校長的擔子,背上行囊,跨越1400公里,走進了臺江縣。
在他背后的學軍中學,是浙江省級重點中學,是許多學生“擠破腦袋”想進的學校。在他面前,是西部一個只有18萬人口的小縣城里唯一的高中,縣里中考前300名的學生中,留在縣里上高中的只有十幾人。生源差、學風散,重重困難擺在眼前。
對于支教校長的新挑戰,陳立群坦言,想到了困難,但沒想到那么多困難。他看到學校的高考升學數據:全校只有3%左右的學生能考上一本,而在杭州學軍中學,一本上線率大約是97%。
這是一個苗族人口占98%的貧困縣。中共臺江縣委副書記趙凱明說:“臺江貧困的根源在于人才培養上的欠賬太多。”這也是趙凱明和臺江縣長多次跑到杭州陳立群家,邀請他進山支教的原因——請一位高水平的名校長帶動全縣唯一的高中,再讓這所高中的新面貌帶活全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