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
《關于統籌推進北京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通知
各區委、區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部委辦局,各總公司,各人民團體,各高等院校:
現將《關于統籌推進北京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8年6月8日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有關文件精神,進一步深化北京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高等教育為人民服務、為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系統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引導高等學校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提升人才培養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加強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及國際交流合作,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努力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更好地服務北京“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ǘ┗驹瓌t
——堅持內涵發展。推動高等學校轉變發展方式,完善內部治理、提升發展效益、增強辦學實力,厚積校園文化、涵養大學精神、強化價值引領,構建一流培養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
——堅持特色發展。推動高等學校優化投入模式,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力量發展最具優勢和前景的學科專業,突出重點、彰顯特色,精準發力、固優固強,提升核心競爭力。
——堅持差異化發展。推動高等學校找準辦學定位,把服務國家、區域、行業需求及學生全面成長需要作為辦學根本出發點,突出辦學優勢,形成定位互補、錯位發展的高等教育辦學格局。
?。ㄈ┲饕繕?/p>
到2020年,北京高等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教育教學為主業、科學研究為支撐的管理運行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辦學定位更加明確、優勢特色更加突出、辦學活力進一步增強。高等教育分類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服務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有效提升。
到2035年,北京高等教育率先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學科建設水平顯著提升,整體競爭力進入世界前列。
到2050年,北京高等學校綜合實力實現跨越提升,北京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高地,一流高等教育資源的協同效應充分釋放,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輻射力、引領力全面彰顯。
二、明確改革任務
(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鞏固人才培養中心地位
按照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要求,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健全高等學校評價體系,推動高等學校在政策制定、經費支持、考核評價等方面突出教學、強化育人。進一步強化教育教學工作,形成教學獎勵項目與科研獎勵項目、教學人才項目與科研人才項目、教育教學成果與科學研究成果同等重要、相互促進、融合發展的新局面。對獲評北京市高等學校特級教學名師、教學名師、精品課程主講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及教學效果達到相應要求后,按照一定標準給予激勵。加大教育教學人才引進力度,為優秀引進人才租賃或購買人才住房提供支持。探索將市級教學項目經費一定比例用于人員績效支出,市級教學經費一定比例用于人員績效、師資培養及國際交流支出。
?。ǘ└母锶耸轮贫?,強化教育教學主業
積極推動高等學校人事制度改革,鼓勵引導高等學校建立體現教育教學主業的人事管理運行體系。創新教師聘任機制,吸引國內外、各行業優秀人才參與教育教學。完善教師職稱評審機制,提高教學業績在職稱評審中的比重。完善教師分類評價機制,在強化教育教學的基礎上,制定體現不同教師特點的分類評價標準,促進教師分類發展。健全教師激勵機制,構建分層次、多類型的教師激勵體系,引導廣大教師將提高教學水平作為個人發展的內生動力。
?。ㄈ﹦撔掠藱C制,建設一流培養體系
建立健全市屬高校專業設置指導機制,成立由政府相關部門、行業組織等單位專家組成的專業設置咨詢管理委員會,加強對市屬高校專業設置的指導;推動高等學校建立專業設置聽證制度,促進科學合理設置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在部分專業開展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貫通培養,為不同類型人才成長提供多樣化發展路徑。推動高等學校創新教學管理制度,做到政策措施激勵教學、工作評價突出教學、資源配置優先保證教學,引導教師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加強課外師生互動,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之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完善學分制,探索建立學分制收費管理制度,開展高等學校之間學分認定和轉換。引導高等學校更加關注應用型人才培養,將更多辦學資源向實踐教學環節傾斜。構建大學生實習體系,研究通過政府補貼等優惠政策對企事業單位接收學生實習進行激勵,鼓勵政府機關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
?。ㄋ模┩晟瓶蒲姓?,構筑科技創新高地
完善科研投入、隊伍建設、成果轉化相關政策,推進科研組織模式創新。加強高等學校創新平臺體系建設,構建國內外創新資源深度融合、科研與應用相互促進、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有機結合的長效機制。加強科學道德建設和科研評價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和寬松的創新環境。完善配套政策,推進服務體系建設,優化科技成果轉化環境,加快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建立導向明確、分類合理、激勵約束并重的分類評價標準和開放多元的評價方法,形成科研支撐創新人才培養、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評價機制。
(五)健全管理體制,釋放高等學校辦學活力
加快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依法落實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推進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化市屬高校撥款機制改革,探索分類撥款、學科專業撥款、績效撥款及生均撥款有機結合的差異化撥款方式,激發學校辦學活力。繼續加強與中央高校的共建工作,充分發揮中央在京高校辦學優勢及引領作用,支持中央在京高校與市屬高校構建互惠共贏長效機制。完善人力資源培訓相關政策,引導高等學校主動對接本市人力資源培訓市場需求,為城鄉勞動力再就業提供高質量的培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