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公安機關詐騙,幌子雖然老套了點,不過詐騙手段越來越“高明”,一筆36萬元的東北老太“家當”詐騙得手后,在短短30分鐘內,通過8張銀行卡將錢進行“分流”……機場警方抽絲剝繭、千里追逃,不但成功凍結東北老太損失的30萬元,還意外追回其他受害者的60萬元。昨日,廈門警方對外通報了這一起案件。
1、故伎重演
冒充公安機關詐騙
騙取東北老太36萬
4月9日晚9點,一名神情沮喪的老太在家人陪同下,到機場公安分局值班室報警:我被騙走了36萬元。
老太姓陳,在東北老家退休后,跟兒女來廈門生活。當天上午,陳老太突然接到一個“上海市公安局民警”的電話,告訴陳老太:你的銀行卡涉案,所有銀行卡要配合公安機關資金驗證,此外案件要絕對保密,不能告訴任何人……。
接下來,正如本報之前多次報道過的冒充公安機關騙術一樣,當天下午2點多,陳老太瞞著家里人,悄悄拿了一張存折一張銀行卡,到機場附近一家銀行柜臺辦理“資金驗證”,將兩個賬戶里共36萬元,打進一個所謂的“安全賬戶”。
據經辦民警調查,其中一張存折是15萬元定期存款,銀行工作人員還提醒:你這是要做什么的?提前取款的話,將損失1萬元的利息。但陳老太堅持取款,還按照騙子教的招數向銀行工作人員謊稱:自己要在北京買房,賬戶是一個親戚的。
錢匯完后,“民警”告訴陳老太:我們先調查,賬戶核實清楚了,馬上把錢打回你賬戶。陳老太回家后,越想越不對,當晚兒女們看到母親不對勁,再三詢問,陳老太才說出了實情。
2、緊急凍結
啟動反詐騙截流
民警追回30萬元
陳老太下午2點半把錢匯出,晚上9點才報警,錢到底還在不在賬戶里?機場公安分局刑偵大隊馬上成立專案組,啟動反詐騙截流機制,追堵已經匯的36萬元。
按照陳老太提供的線索,在銀行支持下,專案組發現,陳老太的36萬元先是被轉入一張建行卡,之后被人用網銀方式,將它分成30萬元和6萬元,分別轉入一張興業銀行卡和一張光大銀行卡。嫌疑人將光大銀行卡里的6萬元在境外取現,另外把興業銀行卡里的30萬元,又分成5筆,分別打入5張工行卡。萬幸的是,30萬元都還在,專案組在銀行的配合下,馬上將5張工行卡凍結。
“轉賬分流、涉及8張卡、4家銀行機構。”經辦民警告訴記者,在凍結這些涉案銀行卡的同時,還有不少受害人往卡上打錢,因此,專案組不但成功攔截住陳老太的30萬元,還意外追回了60多萬元。
3、意外收獲
民警追擊到東莞
抓獲兩詐騙團伙
專案組民警在相關單位的配合下,馬上鎖定兩名嫌疑人盧某和曾某。調查顯示,兩人在案發后曾在漳州出現,不過因銀行卡被凍結,嫌疑人離開漳州,逃往廣東東莞。
專案組民警馬上遠赴廣東,通過半個多月的大量數據研判分析,終于掌握了嫌疑人盧某的行蹤,藏身于廣東省東莞市的鳳崗鎮,住在一個小區出租房內。6月13日中午,專案組民警突襲出租房,抓獲盧某等嫌疑人,繳獲大量作案電腦、詐騙臺詞劇本。
盧某到案,可另外一名嫌疑人曾某去哪兒了?專案組民警經過偵查,又在鳳崗鎮沖擊了另外一個窩點,抓獲正在打電話詐騙的曾某,以及另外一批團伙成員。
“原本打算抓盧某和曾某這個團伙,沒想到牽出案中案,意外打掉了兩個團伙。”經辦民警告訴記者,抓到的嫌疑人比預計的多,機場公安分局緊急抽調20名警力,將嫌疑人押解回廈。
4、內幕揭秘
因為相互猜忌
合伙人內訌“分家”
為何一起詐騙案,牽出兩個詐騙團伙?
原來,在這個詐騙團伙中,曾某占60%“股份”,屬于“大股東”,而盧某“投資”了5萬元,占了30%,算小股東,此外,還要負責團伙的管理等。
換句話說,兩人算作“合伙人”關系。剛開始,盧某負責取錢,而曾某經常發現錢少了,因此懷疑盧某私吞,盧某也經常對曾某一些做法不快。于是,在今年5月底,兩人因為相互猜忌,終于內訌“分家”,盧某則招聘了一些小弟,另起爐灶。
團伙成員中,還有一個嫌疑人王某,是詐騙團伙技術骨干,被抓時與曾某在一起,負責詐騙關鍵環節——通過虛擬改號軟件,冒充公檢法機關電話,因此,他屬于技術“入股”,在詐騙中分得一杯羹。
目前,11名嫌疑人已經被押解回廈門,均被刑事拘留,案件還在進一步調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