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鷺島,發展活力奔涌。實驗室里,科技成果加速轉化,酷炫黑科技亮點頻頻;生產車間,企業趕訂單、忙生產,數字化轉型助力競爭全球;產業園區,綠色低碳解鎖發展新思路,帶來綠色新機遇……
活力,源自科技創新引領。作為廈門創新驅動發展主引擎、高新技術企業聚集地,廈門火炬高新區著力追“高”逐“新”,通過培育創新生態、加速數字轉型、引導綠色發展,激活創新主體活力,促進新動能積厚成勢、傳統動能煥新升級。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高新區將以習近平總書記去年10月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牢記囑托,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闖出新路,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
科技創新
點亮未來產業
不久前,杭州一名企業家戴著AR(增強現實)眼鏡上臺發言,輕松實現“脫稿”的短視頻在網上走紅,網友紛紛喊話企業“上鏈接”!而在廈門火炬高新區,有這么一家企業,其自主研發生產的Micro-LED(微型發光二極管)微顯示模組,正是AR眼鏡的核心零部件。它就是廈門思坦半導體有限公司。
戴上AR眼鏡與人對話,對方的說話內容能夠實時通過虛擬畫面以文字形式清晰呈現在眼前,并翻譯成英文……近日,在思坦半導體位于火炬新科廣場的企業展廳里,記者體驗了一把“對話框在眼鏡里”的滿滿科技感。
隨著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蓬勃發展,AR眼鏡變得更加智能,消費也越來越熱。如何打造更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
“體積更小、重量更輕、功耗更低、顯示更清晰,這些都是AR眼鏡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廈門思坦半導體有限公司總裁曾彧解釋說,要提升這些性能,Micro-LED微顯示模組的技術創新至關重要。
去年,思坦科技創新研發的0.13英寸Micro-LED微顯示屏在2024 CES獎項評選中,斬獲最佳創新獎。該款產品首次將像素密度提升到了10000PPI,意味著AR/XR用戶可以在更小的體積內享受到更加清晰的圖像。
“別看它只有0.13英寸,僅僅約指甲蓋的八分之一,但能派上大用場,導航、翻譯、顯示應用程序等都不在話下,分辨率、亮度也很高。”曾彧說。
2024年6月,思坦科技廈門量產線完成建設投入使用,年產能可達百萬套Micro-LED微顯示模組。今年初,隨著DeepSeek等人工智能新底座的出現,AR的創新應用將更加豐富多元。看好市場機遇,思坦半導體也加速開拓車載、光通信等應用領域。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以科技創新“點亮”更多未來產業。作為廈門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地及產業鏈(群)的主要載體,火炬高新區不僅依托平板顯示、半導體等產業基礎,積極布局下一代新型顯示技術,還持續向“新”發力,在人工智能、新能源、元宇宙等領域壯大產業版圖,為城市產業升級蓄勢儲能。
“力促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企業始終是創新的主體。”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讓更多企業在新領域新賽道跑出加速度。多年來,廈門火炬高新區始終圍繞“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初心使命,以創新驅動產業引擎。數據顯示,目前,火炬高新區已聚集各類企業3萬多家,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2000家;園區建設有300多個各類創新平臺,其中,國家級孵化載體近30個;園區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14.6%。
智改數轉
鏈動企業活力
如果說新興產業是新型工業化的“排頭兵”,那傳統產業便是這場革新的“大后方”。
如何打好“大后方”穩的基石?擁抱“智改數轉”,讓傳統產業“開新花”成為關鍵密鑰。
位于廈門火炬高新區內的廈門美塑,是一家主營功能性精密組件的企業。過去,由于產品少量多樣的特點,上千種物料如何高效管理一直是困擾企業的難題。如今,通過攜手友達智匯打造物料管理系統,公司的物料管理效率能提升了30%,在實現精準高效管理的同時,增強了美塑的市場競爭力。
廈門美塑的高效“改”和“轉”,得益于“鏈式”數字化轉型的精準對接。廈門美塑和友達光電是平板顯示產業領域的上下游企業,依托廈門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契機以及火炬高新區免費診斷的政策,美塑與友達光電牽手,共同拓展數字化“新應用”。
這個過程中,作為“鏈主”企業的友達光電,既能更加精準地了解美塑數字化轉型的痛點和需求,同時能很好地運用友達智匯在智能制造方面的經驗技術,為轉型中的企業賦能。
“‘鏈式’數字化轉型,能幫助我們中小企業少走彎路。公司物料管理系統自去年上線以來運營平穩,除此之外,美塑也在數據采集與應用以及產品檢測等方面,積極嘗試更多智能化的應用。”廈門美塑總經理許炳躍介紹說,數字化改造能夠幫助企業提升數據管理能力,有利于企業形成數據資產,為分析決策提供支撐。
以廈門入選2024年度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名單為契機,廈門火炬高新區積極推動包括“冠軍”企業在內的高新區企業加快實施“智改數轉”項目,進一步提質增效。
得益于火炬高新區幫助企業運用數字化工具做“加法”,為企業生產成本做“減法”,冠捷科技在短短幾年內實現“智造”之變——生產效率平均提升30%,人力成本平均節約20%,帶動產品一次合格率達99.5%。自2020年開始,公司圍繞組織架構、策略制定、人才支撐等方面多管齊下,加速推進“智改數轉”。
數據顯示,目前火炬高新區已有超過八成的工業企業進入數字化轉型建設階段,超550家企業開展成熟度自診斷,數量位居全省第一。依托火炬智能制造服務平臺,高新區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搭建起數字化轉型的合作契機,同時根據企業需求,提供服務商資源池、產品超市等,持續激發企業轉型熱情。
綠色低碳
搶抓發展先機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2024年度綠色制造名單,廈門ABB低壓電器設備有限公司、廈門海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施耐德電氣(廈門)開關設備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上榜,廈門火炬高新區綠色制造再添“國字號”。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作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我們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向縱深推進。”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以發展“含綠量”提升增長“含金量”,火炬高新區既著力設施“增綠”,也注重產業“趨綠”。
位于火炬(翔安)產業區的廈門ABB工業中心占地面積為42.5萬平方米,是ABB在全球最重要的生產基地之一。去年,廈門ABB工業中心綠色微電網項目入選《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
從空中俯瞰廈門ABB工業中心,一塊塊太陽能光伏電板在建筑屋頂上整齊排列。該園區綠色微電網項目,安裝了10萬平方米的屋頂光伏,實現了50%電力的清潔能源替代,預計未來每年可減少碳排放1.34萬噸。
不僅如此,綠色微電網項目還借助先進的算法及技術,實現園區“源—網—荷—儲”的精準調控。作為本地首個云邊協同的虛擬電廠項目,該項目可實現20%負載的無感調控,從而實現整個園區用電低碳化和經濟性之間的平衡。
綠色是發展底色,也是產業機遇。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指引下,廈門火炬高新區搶占綠色低碳產業先機,通過招大引強、以商引商,吸引資源要素在高新區串珠成鏈,點燃新質生產力的“綠色引擎”。
目前,火炬高新區已逐步形成以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為發展主體,上游材料和核心零組件、下游車聯網和充換電等為配套的新能源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此外,依托中創新航、海辰新能源、廈門時代、科華數據等儲能及光伏發電龍頭企業,積極打造新型儲能示范區,助力高新區闊步“逐綠”而行。(福建日報報業集團記者 廖麗萍 通訊員 管軒 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