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法治,七彩旭輝”,一走進旭輝城小區,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個法治主題的微景觀。除了小區入口處,在這個小區里的很多角落,也都可以找到法治元素。日前,記者從寶蓋鎮獲悉,為了深化小區物業管理提升行動,增強小區業主獲得感、幸福感,該鎮緊緊圍繞“法治寶蓋”建設要求,緊扣小區物業管理這一基層治理的重難點,以旭輝城小區為試點,引入服務陣地、組建普法隊伍、探索服務機制,“法治小區”建設繪就基層治理新圖景。
法治服務陣地:
家門口的“法律智囊團”
在寶蓋司法所的指導下,旭輝城小區設立了小區公共法律服務聯絡點,引進“三官一律”工作站。“通過‘三官一律’工作站,請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進小區,每月不定期提供現場服務,為小區居民提供涵蓋糾紛調解、法律咨詢、法治宣傳等‘一站式’的法律服務,滿足居民需求。”寶蓋司法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據介紹,旭輝城小區公共法律服務聯絡點還設立“法治加油站”,整合各類法治資源,通過法治地圖清晰標注周邊法律服務機構位置與電話,并將“12348”、公共法律服務小程序、企業合規風險防范、常用法律工具、在線學法、法律顧問查詢、法律援助申請、公證服務等學法用法相關的平臺、軟件、知識點、微信公眾號等轉化成二維碼,張貼于墻上,需要什么樣的法律服務“一掃即可”。此外,“法治加油站”還設有法治圖書角,擺放法律書籍,方便業主隨時隨地學習法律知識。
普法志愿服務:
小區里的“法治傳播者”
為了壯大普法隊伍,寶蓋鎮還在旭輝城小區設置“蒲公英”普法志愿服務驛站。“我們組建了由黨員代表、法律明白人、網格員、司法所協理員、社區民警、法律顧問、物業公司人員等構成的普法志愿者隊伍。”寶蓋司法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值得一提的是,針對旭輝城小區緊鄰泉州紡織服裝職業學院的特點,小區還專門引導吸納高校學生加入志愿隊伍,擴大普法隊伍。
值得一提的是,旭輝城小區建立“三知曉、三引導、三參與” 志愿服務清單,進一步明確志愿隊伍職責,推動志愿者們充分學習知曉法律知識、糾紛化解法規及法律服務途徑,引導居民依法辦事,參與法治需求收集、居民普法與糾紛排查化解。一段時間以來,該小區已開展10多場普法活動,進一步增強小區居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
議事執法機制:
小區事務的“公平秤”
有服務陣地、有志愿隊伍,要讓“法治小區”建設常態長效,還需要一套完善的工作機制。對此,旭輝城小區專門設置紅色陽光援法議事廳與陽光公示欄。
據悉,議事廳遵循“民事民提、民議、民決”原則,推動村“大黨委”、村級黨組織、小區黨支部、物業公司、行政執法部門等共同參與,搭建民主協商平臺,建立定期議事制度,及時聽取業主代表訴求,研究解決小區重要事項。同時,發動小區熱心業主組成“微笑樓嫂”“陽光大爺”“法律能人”“退休干部”等陽光睦鄰解紛幫幫團,聯合網格員、樓棟長、“三官一律”等參與收集業主意見,參與議事和化解糾紛。議事協商制度設立以來,旭輝城小區依托多元力量,召開協商會議15次,化解了涉及小區裝修、噪音、漏水等糾紛20多起,營造和諧、溫馨家園。
此外,該小區還在各樓棟前設置“37度陽光會客臺”,讓樓棟居民們有了陽光下見面溝通、說事議事的小陣地,在促進鄰里關系的同時,也讓日常的一些小問題擺到臺面上,得以及時化解。會客臺配備的普法二維碼,讓居民懂得遇事找法,隨時掃一掃查詢法律,也可線上利用“獅小律”AI平臺咨詢相關法律問題,實現小地方發揮大作用。
針對小區執法難問題,旭輝城小區推行住宅小區綜合執法亮化機制,公示損壞綠化、違規養寵、違建等12類常見違規行為的主管部門、處罰依據,以及各執法部門聯系方式和12345熱線、紀委、司法所、司法局等執法監督舉報渠道,保障小區秩序與居民權益。(記者 林智杰 通訊員 周小軍 邱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