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wǎng)新聞2月21日訊(記者 張艷玲 實習記者 蔣家樂)近日,2017年高校考研初試成績陸續(xù)公布,今年報考人數(shù)首次破200萬,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中國網(wǎng)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考生“刷學歷”、用人單位“高學歷情節(jié)”等多因素催生“考研熱”。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著名教育學者熊丙奇在接受中國網(wǎng)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考研熱”存在短期功利色彩,應(yīng)改革研究生人才培養(yǎng)機制,引導(dǎo)學生理性考研。
有人興趣使然 有人為”刷學歷”
對于為何考研?中國網(wǎng)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考生答案各有千秋。有人興趣使然,有人為“刷學歷”,還有人是從眾心理作怪。
16日,上海外國語大學開通了考研初試成績查詢系統(tǒng)。早在幾天前華瑾(化名)就坐立不安了,這是他第二次報考該校。“去年僅英語未過線,如果放棄有點可惜。” 華瑾告訴記者,他報考的是漢語史研究方向,選擇考研更多是出于興趣愛好,想多學一些這方面知識,“如果這次能考上,也做好了讀博準備。”
顧帆(化名)去年考上江蘇省一所高校研究生,對于為什么考研?她坦承是為了“刷學歷”。“現(xiàn)在用人單位招聘都是逢進必考,動輒要求研究生學歷,有的還看學校是不是“211 ”“985”,逼得我們不得不選擇考研。”
而與顧帆同班的陳萌(化名)選擇考研則另有原因,“當時我們班56位同學,38人選擇考研,所以我也就跟著考了,沒想到順利通過了。”陳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