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民調能否再次成功引關注
事實上,從1987年后舉行的六次韓國大選來看,最后一次輿論調查的支持率排名從未在開票時被推翻。
《民族日報》報道,民主化后韓國首次總統選舉的1987年,在大選投票日11天前的支持率調查結果(盧泰愚35.2%,金泳三27.9%,金大中26.6%)與實際投票結果(盧泰愚36.6%,金泳三28.0%,金大中27.1%)一致。在新國家黨候選人樸槿惠和民主統合黨候選人文在寅對決的2012年大選中,最后一次輿論調查結果(樸槿惠 47%,文在寅42%)也是持續到了選舉當天。(韓國新總統文在寅對華態度 文在寅親華嗎對中國態度)
不過,5月5日,《華爾街日報》刊登了一篇名為《韓國大選勝負令人手里捏把汗》的社論,這篇社論最后寫道,韓國大選“有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逆轉(An upset is possible)”。報道稱,從結果上來看,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支付“薩德”部署的費用有助于文在寅,但是也存在著逆轉的條件,中間派和保守派的選民將票集中于自由韓國黨的候選人洪準杓或中間派的國民之黨的候選人安哲秀身上,并且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直表示沉默。
同時,《民族日報》也指出,此次大選發生在前任總統樸槿惠被彈劾和拘留起訴后,候選人支持率也曾在一個月內以十個百分點以上的比率反復暴漲暴跌。加上此次輿論格局極度靈活,民意的改變更加難以預測,直到最后階段都在觀望的“戰略投票層”逐漸增多。因此,此前的民意預測能否準確,也具有了更大不確定性。
自由韓國黨候選人洪準杓。(圖片來源:韓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