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如何落實好“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全市正在火熱開展的營商環境“尋標·對標·創標”大比拼競賽,不失為一項有力的抓手。記者從市營商辦(市發改委)了解到,各級各部門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辦法,在尋標對標創標中“找差距、抓落實”。眼下,已有不少部門明確了學習對象、學習內容,提出了努力方向。
市發改委 讓信用成為部門監管的第一道屏障
市發改委把上海市以聯合懲戒推動協同監管作為標桿,將重點向其學習兩項內容。一是建設市聯合獎懲信息系統,將聯合獎懲系統嵌入政務服務大廳,實現審批事項信用核查“全覆蓋”;二是推動聯合懲戒應用在道路安全、電力等領域,提升部門的協同監管效力。
市發改委提出,要讓信用成為部門監管的第一道屏障。為此,市發改委將著力推動我市信用平臺縱向與省信用平臺對接,橫向與市數字匯聚平臺對接,并向下延展至各縣(市、區),打造縱橫互通的數據高速通道;開發聯合獎懲應用客戶端,覆蓋全市所有部門,將紅黑名單信息嵌入政府辦事流程中,實現“逢辦必查”;開展市場主體公共信用綜合評價工作,為市場主體進行信用畫像,并根據守信程度提供分類服務,增加守信主體的受惠面。
國網泉州供電公司 減輕中小企業創業初期資金壓力
國網泉州供電公司的尋標對象為國網江蘇電力公司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的“三零”服務,擬重點對標學習兩項內容。一是與政府部門開展政務平臺信息共享,打通內外網辦電信息孤島,實現營業執照、項目批文、規劃許可等客戶辦電證照和信息線上共享與查驗。二是推動政務平臺和相關信息系統的功能改造,實現房產交易與電表同步聯合過戶。
結合泉州實際,國網泉州供電公司明確幾項措施,包括主動參與市行政服務中心共享平臺建設,將電力便捷用戶功能需求融入政務一體化,實現“一窗通辦”“一張表單”辦結簡單營商綜合業務,企業辦電“零上門”;推動出資建設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業低壓接入工程,業務費免收,電力接入外線“零投資”;對施工基建用電、小微企業推行配電高低壓成套設施(或箱變)租賃模式,減輕中小企業創業初期資金壓力。
市資源規劃局和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 推動不動產轉移登記和“水電氣廣電”聯動過戶
目前,群眾辦理不動產登記過戶時,還存在水、電、氣過戶不能同步辦理的情況。為此,市資源規劃局和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把尋標對象鎖定浙江的不動產登記改革,將向其學習再造服務流程,建設數據共享聯審平臺,創新“一號一表一窗一網”快速服務機制,將收件環節整合成“一個窗口”對外服務,后臺實行并聯審批,簡化辦事環節,縮短服務時間,達到“一套材料、一口收件、聯審聯辦、內部流轉、一口出件”的目標。
這意味著,以后自來水、電表、燃氣、廣電等聯動過戶“一窗辦理”有望實現。市資源規劃局和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還將通過數據共享聯審平臺直接將不動產過戶信息推送給相關部門,真正達到“一窗受理,集成服務”。
德化縣政府和德化縣人民法院 為陶瓷企業配置專屬“司法商用套餐”
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一直是德化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一環。德化縣政府和德化縣人民法院把學習對象瞄準貴州開展的“集成套餐服務”,致力學習其“積極推進知識產權‘快保護’機制建設,縮短知識產權訴訟周期”的好經驗、好做法。
為此,德化將為陶瓷企業發展配置專屬“司法商用套餐”,包括推進“一小時訴前證據保全”機制;以“中國茶具城”成立涉陶瓷審判工作聯絡室為契機,強化知識產權糾紛訴前調處;發布知識產權保護白皮書和典型案例,強化訴訟指引;開展知識產權案件專項執行行動,發布知識產權侵權老賴名單;根據審判實踐,不定期向有關部門發出司法建議;開展知識產權糾紛案件巡回審判等,提供家門口、精細化、便捷化的法律咨詢服務。(□記者 陳林森 通訊員 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