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 題:開局“十四五” 開啟新征程——從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謀劃“十四五”開局起步
新華社記者張旭東、韓潔
又值歲末,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牽動全球目光。今年的會議,背景特殊、節點關鍵、意義重大。
12月16日至18日。北京,京西賓館。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謀劃著中國經濟發展大計。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深刻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提出2021年經濟工作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部署重點任務,為開局“十四五”、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定向領航。
彪炳史冊——非常之年非常成就,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億萬人民奮勇拼搏,交出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
“極不平凡”——在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用這一關鍵詞概括2020年,強調“今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
在兩天半的會議上,與會同志們回顧即將過去的這一年時,分外感慨。“一個‘極’字,包含了波瀾壯闊、萬千風險、可歌可泣、輝煌成就等豐富內容。”有同志這樣說。
會議分析指出,今年全球經濟遭受的沖擊既不同于1929年經濟大蕭條,也不同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蔓延帶來的影響,而是面臨著供給中斷和需求萎縮的雙重沖擊,困難可謂前所未有。
中國經濟遇到了世紀罕見的三重嚴重沖擊:
一是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二是世界經濟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三是一些國家遏制打壓全面升級,外部環境帶來巨大挑戰。
“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這次會議用“三個率先”,勾勒出今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走勢的鮮明特點。
“在三重嚴重沖擊下實現‘三個率先’,中國打了一場漂亮仗,并實現了‘三大收獲’:收獲了豐碩的物質成果;收獲了精神財富;收獲了大大提高的國際影響力。我們的凝聚力、向心力大大提高。”一位與會同志感慨說。
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戰略定力,準確判斷形勢,精心謀劃部署,果斷采取行動,付出艱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
——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一季度萎縮6.8%,二季度轉為增長3.2%,三季度回升至4.9%,中國經濟運行逐季改善,逐步恢復常態,全年經濟總量將突破100萬億元。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步伐加快,新動能新業態不斷涌現。中國經濟顯示出強大的抗風險能力、頑強的韌性。
——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年初剩余的551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綠色發展勢頭良好。一批重大風險隱患“精準拆彈”,金融風險處置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8月25日,廣西外國語學院越南留學生鄧氏仙(右)在廣西自貿試驗區南寧片區一家跨境電商企業直播人才孵化基地內進行直播。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以來,緊緊圍繞建設引領中國—東盟開放合作高標準高質量園區的發展目標,深耕“試驗田”,有效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產業落地生根,為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擴大開放注入了新動能。新華社記者 雷嘉興 攝
——改革開放實現重要突破。海南自貿港建設等重大改革開放舉措陸續推出,外貿進出口和利用外資逆勢增長,共建“一帶一路”穩步推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成功簽署,改革開放在新的起點上再出發。
——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100萬人,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文化旅游、社會保障、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社會治理、保障性住房等事業取得新進展,社會發展領域補短板工作加快推進。市場供應充裕,價格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