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臺北8月20日電 20日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約61%臺灣上班族曾遭遇情況不一的職場歧視,以年齡歧視最甚,比例為38.3%,其次是容貌歧視,占比12.8%。
臺灣1111人力銀行發布調查稱,過半數45歲以上者在求職過程中曾遭遇年齡歧視,高居各年齡層之首;遭遇容貌歧視的上班族中,女性占比高達65.3%,明顯高出男性的34.7%。另外,近三成受訪者曾在面試過程中遇到過不合理要求,包括詢問前一份工作的薪水、婚姻狀況、感情狀況、父母的職業,以及要求簽署文件等。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何啟圣在發布會上說,在求職過程中,資訊與權力往往不對等,導致職場歧視依然無所不在,分析45歲以上求職者倍受歧視的原因可能與臨近退休年齡有關。
此外,調查發現,上班族認為最應該被改善的面試過程包括:薪資不透明、詢問與工作無關的隱私、人事與主考官態度、要求提供保證人或擔保,以及要求繳納保證金。上班族最想知道的求職資訊包括:應征職務的薪資、具體的工作內容、是否要加班/加班頻率/加班時數、公司具體福利以及公司流動率。
根據調查,57.4%的上班族曾因工作不如預期而當過職場“快閃族”,其中,有29.7%曾經到職不滿一天就棄守崗位,原因主要歸納為:工作內容與面試不符、無法忍受辦公室氛圍、不適應企業文化、工作環境不佳,以及被要求做工作以外的雜事等。
何啟圣說,勞資雙方處于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往往造成求職者的期待薪資有落差,引發新人離職潮。建議求職者在面試前,先將想要了解的公司問題逐一列出,主動詢問主考官,不僅能展現個人主導性,也有助于更精準地掌握應聘公司背景,做出最正確的從業抉擇。
據介紹,1111人力銀行針對求職會員的“上班族面試陷阱與求職困境”調查,自2019年7月29日至8月19日進行網絡問卷調查,有效樣本為1168份。(記者 王愛華 何自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