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昌是我國南方重點林區、福建省重點林業縣,林業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80.55%。順昌還是全國第一個“杉木之鄉”,擁有杉木林分面積105.74萬畝。杉木林多且高聳,林下空間廣闊。如何利用好林下空間這片“天地”,是一個重大課題。
順昌縣利用培育杉木大徑材的林間空地,套種食用菌和中藥材等見效快的項目,在探索林下經濟多樣化發展上持續發力,促進村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大歷鎮秀吳村的竹蓀種植戶余功發利用田間地頭建堆發酵儲備培養料,為來年種植林下竹蓀作準備。林下竹蓀具有管理少、品質優的優點,價值會比田里種植的高10%,余功發每年種植林下竹蓀120余畝,該項每年能有20余萬元收益。近幾年來,順昌縣積極申請上級林下經濟專項資金,對菇農進行種植補貼,選派科技特派員為菇農提供技術指導,進一步促進了林下竹蓀種植推廣。
林下竹蓀種植關鍵是要“林地新、菌種好”,交通便利、坡度較緩、經過間伐的林地最為適宜。
除林下竹蓀外,順昌縣在林下中藥材種植探索上也陸續在進行。建西鎮際會村官墩采育場林下種植黃金姜開展的也是有聲有色、長勢喜人。
官墩采育場共種植林下黃金姜30余畝。據了解,黃金姜生長周期三四年,畝產可達4千多斤,按當前市場價,預計總產值可達150萬元。
在元坑鎮曲村國有林場林地里可以看到,樹干上“戴滿”了一圈圈項鏈。這是林下中藥材種植——鐵皮石斛。這片林下經濟示范基地200畝,還種有金花茶、三葉青等。鐵皮石斛采取仿野生種植,使其藥性好、價值高。經過多年實踐摸索,林下種植鐵皮石斛需要水源條件好、林下空間足,要選擇樹皮較厚、有縱裂溝、水分多的常綠闊葉樹和針葉樹為附植樹種,為更好培育以及減少飛蟲的損害,林中還做了噴灌設施和滅蚊燈。
今年以來,順昌縣持續探索林下經濟多樣化發展,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作用,通過建立健全管理體系,積極發展林下種養殖、森林旅游康養基地建設等項目,建設示范基地,做好示范帶動,助力鄉村振興。截至目前,全縣林下經濟的示范基地73個,其中林下經濟中藥材種植累計面積約3000畝,林下竹蓀種植累積面積約3000畝,帶動農戶800余戶。(通訊員 林伯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