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福鼎茭陽溪畔看到,地上是公園綠地,地下是污水處理廠,不見污水只見綠。這是坐落在疊石鄉茭陽村里的福鼎首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該項目解決了茭陽村污水直排南溪水庫問題,也使農村面貌和群眾生活環境得到改善。
“對我們來說,除了要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外,還要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為子孫后代留下發展空間。”疊石鄉鄉長李贊雄說。近兩年來,隨著寧德市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工作的逐步推廣,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已成為當地領導干部考核的一項硬任務、硬指標、硬杠桿。雖然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只到縣級,但作為基層干部,他也感受到了保護生態的壓力和動力。
這是福鼎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一個縮影,也是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實施后,當地干部政績觀、發展觀轉變的體現。
2015年,寧德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中央、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部署,本著先行先試的原則,率先在全省推出《寧德市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工作方案》,確定將福鼎市作為寧德市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首批試點單位。2016年,寧德市繼續積極探索試點工作,強化統籌協調,市委、市政府在全國設區市中首創建立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為試點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兩年來,寧德市積極探索了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目標、內容和評價指標體系,為今后開展這項工作提供了可借鑒的方法和經驗。
“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一個新領域、新挑戰,執行起來需克服多種難題。”市審計局相關負責人說。2015年初,各項基礎工作還處在起步階段,如果沒有嚴格界定審計的自然資源內容,“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會很難見到成效。因此,寧德市在摸清自然資源的權屬、數量、質量、開發利用及保護等總體情況下,按照可量化、易核實、能追溯、重特色、有關聯等五項原則,將審計范圍確定為國土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海域資源和環境保護等5個方面22項主要內容。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專業性強、涵蓋內容廣泛,涉及環節多,光靠審計部門“單打獨斗”行不通。為此,寧德市實施以審計部門為主,國土、林業、水利、海洋、環保等相關部門為輔的“聯合審計”工作機制,提高審計質量、效率,形成了齊抓共管的格局。同時,優化審計方法,把傳統審計方法和現代審計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充分應用計算機審計等現代審計技術方法,并采取召開座談會、實地抽樣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運用好各專業部門的工作成果,以審計獨立的視角深入分析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據介紹,為了更好地開展這項工作,市審計局召集國土、林業、水利、海洋、環保等部門,全面梳理相關政策法規,共搜集匯總涉及自然資源管理、開發和保護等方面政策法規166項。在此基礎上,探索建立起一套涵蓋資源保有和消耗、資源環境損害及治理、生態恢復和效益、經濟結構調整、環保能力保障等5個方面44項的審計評價指標,為今后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打下了較好基礎。
2016年7月,在全國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工作審前視頻培訓班上,寧德市審計局在國家審計署主會場作了經驗發言。審計試點成果得到中央改革辦、審計署、省審計廳有關領導的充分肯定,被各地市廣泛運用于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工作。海南、江西、新疆、江蘇、山東、云南等省審計廳專門派員前來學習取經。
“通過積極探索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目標、內容和評價指標體系,有力地推動了各自然資源管理職能部門之間建立密切協作配合機制,夯實環保工作基礎。”市審計局相關負責人說。這項工作的開展,傳導了壓力,推動各級領導干部牢固樹立守法、守紀、守規意識,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有利于寧德市進一步落實福建“生態省”戰略,主動融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記者 鄭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