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有沒有捷徑?率先在全國謀劃推進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福建如何向“新”攀登?……繼去年福建發布全國首份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白皮書后,2日,《福建省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白皮書(2024)》新聞發布會舉辦。省工信廳相關負責同志和省委金融辦、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有關負責同志,以及福清市人民政府、武平縣人民政府有關負責同志等出席發布會介紹情況并答記者問,解讀縣域經濟“福建樣本”的發展密碼。
曬答卷,活力奔涌
11個縣域入選2024賽迪全國縣域經濟百強,數量居全國第七位;2023年,晉江、蕉城、長樂、福安等17個縣域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超1000億元,以全省20%的縣域數量,貢獻了超過四成的GDP和超過六成的工業營業收入;2024年1—11月,全省83個縣域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7%,比全國平均高0.9個百分點……多組數據彰顯出福建縣域重點產業鏈的活力與韌性。
縣域經濟崛起,福建做對了什么?
“福建按照資源稟賦、產業布局、產業清晰度、產業實力等因素,將全省83個縣域分為4種類型,進行綜合分析,為每一類型縣域產業精準‘畫像’,分類施策。”省工信廳總工程師施惠財說。
過去一年,福建全省建立了省級統籌、市級協調、縣級主責的推進工作機制,提出推進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一個發展規劃、一個工作專班、一個支持政策、一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一個專項基金、一支專家顧問團隊”“六個一”工作要求。省政府出臺促進縣域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省直有關部門制定30多份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政策措施,省里確定漳浦縣、安溪縣等10個縣域為重點產業鏈試點縣。
仔細翻閱這份《白皮書》,“向新力”躍然紙上: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省工業數字化整體水平和關鍵評價指標居全國前列,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近30%。10個“智改數轉”項目入選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全球最大的26兆瓦級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在福清市成功下線,關鍵核心技術世界領先,供應鏈完全自主可控。
瞄準特色化、差異化發展,縣域經濟挺起“硬脊梁”:全省超千億產業集群20個。現有的2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16個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35個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覆蓋了全省44個縣域。蕉城的鋰電池、福安的不銹鋼、福清的汽車玻璃、長樂的紡織化纖等成為福建產業金名片,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居全球第一、圣農白羽肉雞突破歐美技術壟斷、青拓打造了全球最大的不銹鋼生產基地……
明方略,鏈上發力
過去一年,福建圍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動力升級和路徑突破,加快整體“強鏈”、高端“補鏈”、跨界“延鏈”,不斷地創新發展思路并勇于實踐。
推動縣域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揮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優化產業鏈分工布局,形成產業協同、上下游配套、大中小企業融通的良好產業生態;創新招商方式,圍繞縣域重點產業鏈編制招商圖譜,精準招引上下游企業;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智改數轉”步伐;推進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引導縣域重點產業鏈向園區集聚……
得益于此,更多的“小塊頭”匯聚起“大能量”,向“新”向“優”向“特”發展:青拓特鋼牽頭組建省不銹鋼產業創新中心,成功研制出目前世界上最薄的不銹鋼——0.015毫米超薄手撕鋼;寧德時代吸引帶動產業鏈上下游80多家企業落地我省有關縣域;上杭縣創新建立“揭榜招商”工作機制,引進了一批延鏈補鏈強鏈的重點產業項目……
“福建推進縣域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讓‘地瓜經濟’藤蔓全球、瓜落福建。同時推動縣域經濟由‘雁行模式’向‘狼群模式’邁進,著力于縣域經濟發展的梯次培育,分級分層謀劃指導、分類施策,將五條發展路徑進一步走深走實。”賽迪方略縣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余德彪說。
觀大勢,探索新路
立足新起點,如何探索“立”與“破”,繼續鞏固現有的優勢?
《白皮書》圍繞集群牽引、鏈條串聯、龍頭帶動、專精突破、融合發展等五條路徑進一步深化細化,以突圍之勢彰顯出更多活力和能量。
依托現代紡織鞋服、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汽車制造、綠色石化、鋰電新能源等優勢產業集群,通過創新市場化集群治理機制、創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牽引帶動相關縣域重點產業鏈融入集群,打造共生共贏型產業合作新生態,壯大塊狀經濟規模。
聚焦食品、工藝美術、竹、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特色產業,推動跨區域分工協作,促進產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不斷向高端化、專業化發展。如,我省竹產業串聯帶動全省20多個縣域2300多家企業協同發力,形成三明、南平、龍巖等產業集聚區,支撐起千億級的大產業。
以發揮省內重點龍頭企業優勢與作用為著力點,支持寧德時代、紫金礦業、青拓集團、廈門鎢業等龍頭企業構建“龍頭+配套”的產業體系,帶動相關縣域融入龍頭企業的產業鏈供應鏈,擴大重點產業鏈集聚范圍。
聚焦縣域產業細分領域,重點培育一批優勢特色突出、資源要素匯聚、治理服務完善、核心競爭力較強的國家級、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融合發展方面,按照“提升一產、主攻二產、壯大三產、一二三產聯動”的思路,指導各地立足資源稟賦,因地制宜,準確定位,探索產業融合發展新路子。
縣域經濟,氣象萬千。“發布《白皮書》,是為了更好地指導各縣域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發展重點產業鏈,凝聚‘大抓產業鏈、大抓制造業’的鮮明導向和濃厚氛圍,進一步凝心聚力,以龍騰虎躍之勢把縣域重點產業鏈舞起來,推動福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施惠財說。(福建日報記者 林霞 實習生 林夢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