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煤企指責央企電廠違規采購外省高硫煤,央企電廠則稱采購外省煤是煤價決定的,一場煤企和央企電廠之間的“博弈”由此展開。這也是去年以來發生在湖南婁底的第二起“煤電博弈”事件
3月5日,大唐華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金竹山火力發電分公司(以下簡稱金竹山發電公司)的運煤通道,遭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冷水江市(縣級市)境內的數十家煤企圍堵。煤企人員稱,此舉是為阻擋金竹山火力發電分公司使用來自外省的“高硫煤”。
公司運煤道上停滿了運煤車 劉希平 攝
在此之前,華銀電力公司和婁底市數十家煤企還打起了“口水仗”。華銀電力公司稱,采購外省煤是煤價決定的,而婁底煤企則認為,華銀電力公司大量使用外省低價高硫煤,不僅違反了國家發改委、環保部等部門的相關規定,還嚴重沖擊了當地煤炭銷售市場。
目前,冷水江市政府和婁底市政府相關部門已介入了對此事的調查,并多次召集“煤電”雙方進行協調。
湖南省環保廳相關人員向法治周末記者確認,該廳環境監察局近日對金竹山火力發電分公司采購的一批北方煤進行了現場取樣,檢測發現這批煤的含硫量超過了2%。按照相關規定,這種煤炭運輸距離不能超過600公里。湖南省環保廳相關人員表示,他們將會把此事移交湖南省經信委處理。
“煤電恩怨”
金竹山發電公司運煤通道大門緊鎖,幾十輛滿載煤炭的大貨車停在了運煤通道上,綿延數百米;電廠廠區鐵路送煤通道也停止了運營,一條寫有“堅決反對外省高硫煤破壞冷江環境”的橫幅橫拉在鐵軌上方……這是法治周末記者近日在地處冷水江市的金竹山發電公司看到的一幕。
當地居民告訴《法治周末》記者,這是發生在婁底冷水江的第二起“煤電博弈”事件。
據記者了解,婁底不僅是湖南的重要產煤區,也是江南地區主要煤炭基地之一,煤炭探明儲量11億噸,素有“江南煤海”之稱。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轄區內的冷水江市、漣源市、婁星區以及雙峰縣西北部和新化縣東部。
從2001年開始,婁底市關閉了一大批條件差、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煤礦,全市的煤礦數量逐年減少。來自婁底市煤炭局的數據顯示,婁底市煤礦數量已由2002年的2447處減少到目前的246處。
2012年以前,由于煤炭供應緊張,煤炭采購難度較大,外省的煤炭為求自保,都拒絕入湘,婁底的煤炭在湖南省一度成了緊俏的“香餑餑”。每到用電高峰時,湖南省政府主管副省長都會帶隊趕赴“調煤保電”重點市——婁底市,督查“調煤保電”措施落實情況。有關部門為保證電煤的供應,還向婁底煤企下達了送煤指標。而坐落在冷水江市的金竹山發電公司,則成了當地煤企定點送煤電企。
“我們有的煤企因為生產能力不足,為了完成政府下達的送煤指標,不得不自掏腰包到市場買煤送到電廠。”冷水江市某煤礦負責人張嵐(化名)對記者說,雖然往電廠送煤的價格比市場價每噸要少近200元,但當地煤企都按照要求完成了向電廠送煤的任務。
從2012年開始,情況發生了逆轉。和全國其他產煤區一樣,婁底市的煤炭市場開始走向低迷,許多煤企度日艱難,有些煤礦靠借貸資金維持運轉。2014年后,婁底的煤炭市場更是由“嚴寒”步入“長期極寒”。
作為當地用煤大戶的金竹山發電公司,在近兩年間逐年減少了當地電煤的采購量。
記者在獲取的一份婁底市經信委向婁底市政府匯報材料顯示,2013年,金竹山發電公司采購本地電煤為281.85萬噸。2014年減少到233.54萬噸,呈逐年下降趨勢。而采購外地電煤數量則逐年在增多,由2013年的70.24萬噸,增長到2014年的74.59萬噸。
“‘調煤保電’時,我們本地煤礦虧本保電廠,現在本地煤炭銷售困難時,電廠卻背信棄義到北方拉低價的高硫煤,來沖擊婁底的煤炭銷售市場,我們要攔住這些從外省拉來的高硫煤!”因為和金竹山發電分公司多次“談判”無果,冷水江市和新化縣數十家煤企聯合一起找金竹山發電公司“討要說法”,并攔住了該公司的運煤通道。
對于煤企的聯合“聲討”,作為主管金竹山發電分公司的大唐華銀電力公司又有何回應呢?
3月23日下午,法治周末記者來到大唐華銀電力公司進行采訪。
“我們并不是不用本地煤,但婁底煤炭的灰分大部分都超過了40%。”華銀電力公司燃料管理中心主任趙云輝向記者透露,近兩年,由于外省煤炭比當地煤炭的價格要低,公司確實從山西、陜西、河南等省采購過電煤。“現在的商品煤完全市場化了,公司采購外省煤是煤價決定的。”
對于煤企所說的“調煤保電廠”的說法,趙云輝認為這種說法有誤。“‘調煤保電’是調煤保社會用電,而不是保電廠。”
趙云輝坦言,現在公司和煤企確實是一種“博弈”。“沒有‘博弈’就會產生腐敗。但要進行‘合作性的博弈’,而圍堵電廠這種‘博弈’是‘非合作性的博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2025-05-1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