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武夷山燕子窠生態茶園迎來了一批特殊的訪客——50名來自福州的學子。他們以“行走山水武夷,品讀茶韻春秋”為主題,開啟了一場融合生態探索、科技體驗與文化傳承的沉浸式研學之旅。
步入燕子窠生態茶園,滿目蒼翠,沁人心脾的淡淡茶香縈繞鼻尖。在專業講解員的引導下,學子們穿行于整齊的茶垅間,近距離觀察“無化肥無農藥”生態種植模式的奧秘。講解員詳細解釋道:“燕子窠生態種植的核心技術之一就是套種綠肥。大豆的根瘤菌能固氮,為茶樹提供天然氮肥;油菜花凋謝后翻埋入土,能提供豐富的磷鉀養分。它們不僅‘喂飽’了茶樹,茂盛的植株還能抑制雜草生長,油菜花盛開的季節更能吸引益蟲來控制害蟲,形成一個小生態圈。”
學子們還注意到茶園里錯落分布的太陽能殺蟲燈和自動氣象觀測站。講解員補充說:“看,這就是我們物理和生物防控的手段,替代了化學農藥。這樣種出來的茶葉,不僅更安全健康,滋味也更醇厚自然。”親眼所見、親手所觸,書本上“生態農業”的概念在這里變得鮮活而具體,學生們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有了更直觀的理解。
帶著從茶園收獲的生態認知,學子們步入了“三茶”統籌展示館。這里運用前沿科技,生動呈現了“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統籌發展的新思路與新成效。館內豐富的互動體驗讓學習充滿趣味:在“制茶大師”互動屏幕前,學子們化身“制茶師傅”,通過觸控游戲親手“操作”采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等武夷巖茶傳統工藝全流程;在“茶香識類”互動臺前,學子們好奇地將鼻子湊近“茶香器”的嗅聞口,輕觸按鈕,綠茶之清鮮、紅茶之甜醇、巖茶之馥郁等六大茶類代表性香氣便撲面而來,配合講解員對香氣形成工藝與科學基礎的剖析,加深了理解;巨大的數字詩詞墻上,茶詩名句如花瓣飄落,學子們點擊屏幕參與“茶”字飛花令游戲,在輕松競技中積累茶詩,沉浸式感受中國茶文化的悠遠深厚。
來自福州二十二中的學生陳齡涵在體驗后興奮地分享道:“這次研學太棒了!茶不僅是飲品,它背后還有著深厚的文化、先進的科技,更有守護綠水青山的責任。這堂走出教室的課,讓我收獲滿滿!”
今夏,燕子窠生態茶園與“三茶”統籌展示館成功變身為沉浸式茶研學課堂。這股持續升溫的研學熱潮,不僅展現了青少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農業科技交融的濃厚興趣,更彰顯了燕子窠在推動“三茶”統籌高質量發展、賦能科普教育方面的強大吸引力。(閩北日報記者 林李冰 朱宇 方詩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霞浦足球少年首秀國際綠茵場2025-07-09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