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建陽中醫院推出“共享中藥房”項目,成為全省10家“共享中藥房”及中藥配送服務試點單位之一,截至今年6月底,共完成中藥代煎4423人次,提供中藥配送服務2356單,累計煎藥46618包;
日前,建陽已完成全區195個行政村,35個社區的健身路徑更新,不斷完善體育基礎設施,為更好地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成功打造“15分鐘健身圈”;
……
辦好民生實事,守護群眾健康。日前,《南平市全民健康網格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印發施行已半年。期間,建陽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省委、市委關于實施“三爭”行動的部署要求,全力推進全民健康網格化服務體系建設,牢固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聚焦群眾關切的“醫、食、住、行”領域,持續提升服務水平,有力保障百姓健康。
一、 聚焦“醫”,暢通百姓求醫路
“劉阿姨,你今天的血氧數值有點低,最近是不是過度勞累了?平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多注意休息,做一些深呼吸緩解……”近日,建陽區徐市鎮宸前村健康網格員葛建峰和家庭醫生呂金秀如約來到村民劉阿姨家中進行定期隨訪,為其進行體檢、測血氧,給出專業指導意見。
看病不出門,醫生到家門——這樣的診療模式令劉阿姨直呼貼心:“我患高血壓很多年了,過去要經常奔波醫院復診拿藥,現在有了‘家庭醫生’和網格員上門服務,又有醫生定期坐診,每次檢查后,我的血壓、血氧數據就會被記錄收藏,形成完整詳細的健康檔案,看病更方便了,心里也更踏實了。”
在建陽,像葛建峰和呂金秀這樣的網格員、家庭醫生還有很多。今年以來,建陽區依托基層網格體系,構建分級統籌、雙線并進、網格兜底的區、鄉、村、網格四級全民健康管理機制,依托綜治網格體系,聘任2829名健康網格員、238名村(居)健康管理員,組建98支“4+N”全民健康網格服務團隊,并篩選449名家庭醫生加入全民健康服務團隊,推動專科醫生力量下沉基層,進村入戶為居民提供體檢、隨訪、健康宣教等個性化簽約服務,并對重點人群逐人建立健康檔案,定期入戶體檢。
“只有‘醫路’暢通,群眾健康才有保障。堅持預防為主,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健康生活需求,是實現全民健康的重要手段。截至6月底,我區全人群和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分別達到71.8%和96.6%,群眾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認可度大幅提升。”建陽區衛健局副局長張建宇表示,建陽充分發揮網格力量,有效整合網格資源,多措并舉推進群眾就醫關口前移,組建“百名健康建陽行動宣講員”隊伍,建立“千名網格員進萬家”機制,開展宣傳健康知識進農村、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進家庭“五進”活動,提升群眾防病意識和健康素養;加強基層醫療設施建設,全區147個衛生所達到標準化建設,強化20個中心村衛生所建設,推動實施分級診療;助力中醫院開設共享中藥房、蛇傷科等特色科室,推進手足外科技術發展,引進全市第一個腰椎間盤突出多功能脊柱治療儀,全力滿足群眾就醫需求。
二、 聚焦“食”,讓百姓吃出健康
近日,建陽區衛生健康監督所和疾控中心工作人員來到福建武夷水務發展有限公司(將口水廠),通過現場查看企業制水工藝流程,向企業員工進行飲用水安全管理知識宣講,免費為企業開展現場采樣、水質檢測服務,指導企業規范制水工藝和設備、衛生和消毒設施、衛生管理等流程。同時,積極與該企業開展座談會,共同探討維護水質安全、優化服務城市供水服務,健全保障群眾飲用水安全工作新機制。
據了解,建陽城區范圍內使用的自來水,來源于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境內的雷公口水庫。南平的好生態造就了好水質,經檢測,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Ⅰ類標準。
“老百姓是否能喝上健康安全的飲用水,除了擁有優良的水質,更離不開飲用水的安全管理。”區衛生健康監督所相關人士表示,該監督所認真履行監督執法職責,對在監管執法、抽檢檢測和群眾投訴舉報中發現的問題,堅持“零容忍”態度,通過專項整治,加大對集中式供水單位監督巡查,監督覆蓋率達100%,確保建陽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從飲用水到餐飲具,實行全過程監管,加大對生活飲用水和餐飲具集中消毒監督的檢查力度,加強對企業在落實各項衛生制度方面的監督,督促餐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從而提升企業的衛生質量;推進集中消毒餐具飲具“一品一碼”追溯體系建設。
同時,建陽區衛健系統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治療優勢,弘揚中醫藥“藥食同源”養生文化,認真挖掘整理研制了多種藥膳佳肴,逐漸讓老百姓從“吃得飽”轉變為“吃得健康”,展示傳統中醫在“治未病”方面的作用。據了解,日前,設立在建陽中醫院的自助售藥機已推出黃精杜仲鴿子湯、山楂荷葉消脂茶、當歸羊肉湯、沙參百合潤肺湯、玫瑰花養顏茶、益腎烏發湯等多種中藥藥膳,獲得百姓肯定。
三、 聚焦“住”,讓百姓居有所安
“這幾年村里的變化太大了,環境好了,最近外孫回來都不想走了!”近日,建陽溪源村村民老陳笑著說,今年端午假期,女兒、女婿帶著外孫回老家來玩,看著原來的農村變成了熱鬧的景區,處處干凈衛生、環境宜人,大家感嘆現在的農村真的不一樣了。
建陽潭城街道溪源村是一個有著10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距離建陽城區9公里。近年來,溪源村依托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大力推進文明創建,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對農村生活垃圾、亂堆亂放、家畜糞便、河邊廁所等進行了重點整治,村莊“顏值”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環境變好了,城鄉變美了,群眾幸福感也提升了。近年來,建陽區持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依托全民健康網格化服務體系,深入基層宣教,大力開展健康知識科普工作,普及蚊蟲防治方法,引導居民群眾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增強除害防病意識;全面發動,開展轄區環境清潔行動,針對社區下水道、垃圾箱等處進行“四害”消殺行動,防止“四害”滋生傳播疾病,確保城鄉環境干凈、衛生;強化督導,徹底去除轄區衛生死角,加大巡查力度,鏟除“四害”孽生地,切實美化城鄉環境,改善民生福祉,讓老百姓住得安心。此外,建陽區還持續推進無煙環境建設,將青少年作為吸煙預防干預的重點人群,努力減少新增吸煙人群,提高居民健康素養水平。
據了解,目前,建陽區已獲評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還建成了4個“福建省衛生鄉鎮”、30個福建省衛生村、84個健康社區(村)、960戶健康家庭,以及一批健康小屋、健康學校、健康單位、健康餐廳等,2023年正在積極創建國家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和健康促進區。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建陽始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共建共享,全民參與,切實增強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四、 聚焦“行”,暢享健康新生活
走進潭山智慧體育公園,映入眼簾的是平整的健身步道、寬敞的健身場地、嶄新的健身器材……
“我經常帶孩子來這里玩兒,大人能健身運動,小孩可以玩耍,真是個休閑健身的好去處?,F在在家門口就能健身、娛樂,生活別提多幸福了。”近日,正在潭山智慧體育公園健身步道健走的市民陳女士表示,她居住在距離體育公園不遠處的西城國際,自從公園建成后,她和幾位朋友幾乎每天都來運動“打卡”,生活品質大大提升的她,對體育公園環境和設施贊不絕口。
潭山智慧體育公園位于南平市體育中心對面,背靠潭山林下旅游景觀工程,占地約4.3萬平方米,總投資3800萬元,于去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公園內配建健身步道、健身路徑、健身廣場,配套設施齊全,此外,公園正在對潭山上的環山步道進行提升改造,目前正加緊建設中,該步道將環繞潭山盤旋延伸,未來將給建陽市民帶來全新的休閑健身體驗。
“行”就是讓全民“行”動起來。近年來,建陽牢固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理念,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加快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建設,落實風景道規劃建設指引,統一全民健身規劃;實現區、街鎮和居村3級健身場地全覆蓋,完成全區195個行政村,35個社區的健身路徑更新,人均體育面積達2.37平方米,完美打造社區15分鐘健身圈230個,輻射城鄉34.4萬人參與健身;組織“萬步有約”健走激勵大賽、職工健康跑等活動,營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圍;建成沿河步道、城市綠道、森林步道、登山步道、騎行道等各類健身步道數不勝數,促進區域內互聯互通,健身設施共建共享,助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蔣雪嬌 李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