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訂單不斷,我都在忙著發苗賣果。”近日,九月黃喜獲豐收,讓建陽區黃坑雷龍九月黃種植基地的負責人雷俊笑開了花,小時候心里總想著將來要把這大山野果馴化開發,賣到大城市里去,現在夢想照進了現實。
1986年出生的雷俊是土生土長的建陽黃坑人,初中畢業后,在當地竹筷廠當機修工。2008年,對種植一竅不通的他勇于邁出了第一步,雖然不斷嘗試扦插、壓條、嫁接等方式育苗,但也只有少量扦插苗存活,無法突破大量育苗技術。
“我一度懷疑過自己是不是太笨,一連試了6年都失敗了。”就在雷俊幾乎失去全部信心時,事情似乎開始發生了轉機。
2014年,雷俊無意間發現一株口感很好的九月黃,經過不斷轉變思路,決定系統性推進這項工作。
“目前市面上賣的九月黃種苗,都是用種子培育出來的,耗費年限長,品質無法批量保證。只有突破扦插和嫁接技術,才能實現保證品質的大規模推廣,但現在國內技術還不夠成熟。”雷俊參照藤本植物的種植方法,開始不斷嘗試嫁接和扦插方法,測試不同甜度和果肉比例的九月黃。
功夫不負有心人。雷俊終于在嫁接和扦插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嫁接苗和扦插苗的存活率平均都在80%左右,較之前提升了約60%,同時種苗在第二年基本能長果,具備大規模推廣能力。
2019年,雷俊成立南平市建陽區黃坑雷龍九月黃種植基地,注冊商標“雷俊”,并分別在塘頭村和桂林村建設九月黃種苗選育基地、長果大樹品質測試基地,總面積約10畝,目前果實和種苗的銷售額超10萬元。
“現在市面上的九月黃,果肉比例約30%,籽含量較高,只有突破籽多肉少的瓶頸,才能讓產業駛入規模推廣的快車道。”雷俊在九峰村建設育苗試驗基地,培育著扦插苗4萬多株,其中用作育種試驗的有1萬多株,通過無數次實驗,成功選育出少籽、大果、早熟、晚熟等新品種4類。“今年我新培育出的少籽九月黃,出肉率通常在48%-55%之間,較市面上超出20%,皮薄、水分多、口感好,是一次重大創新。”
雷俊技術能力過硬,但酒香也怕巷子深,還需借東風。2021年,為拓寬銷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雷俊在短視頻平臺上與網友分享九月黃種植的方法,憑借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勵志故事,迅速走紅。當前粉絲量達2.1萬,視頻平均播放量超5萬,單個視頻最高播放量達200多萬。
“借助短視頻傳播后,顧客量較之前翻了好幾倍,我甚至在一個月收到600多人的好友申請。”雷俊把銷售渠道拓寬的同時,定制出8種不同規格的種苗,滿足顧客個性化的需求,現在回頭客也越來越多。
“這幾年,我總共銷售出近萬株苗。從我手里發出去的苗,長在停車棚、公園走廊、陽臺、采摘園。我希望將來我培育出的苗,能夠坐落在中國的每一座城市。”雷俊說。(通訊員 饒海燕 吳佳穎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