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線軍醫(yī):某部衛(wèi)生隊軍醫(yī) 陳曉虎
就事問理:5月15日是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前不久,有人對全民食鹽加碘提出質(zhì)疑,認為部分地區(qū)補碘過量。而國際控制碘缺乏病理事會發(fā)布《公告》稱:在科學監(jiān)測下補充適量的碘,能從多方面提高人的健康水平,且補碘的益處遠遠大于碘過量引起的相對較小的風險。那么,我們今天還需要補碘嗎?
碘是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其作用非常重要。人體內(nèi)2/3的碘存在于甲狀腺中,甲狀腺可以控制人體代謝,而甲狀腺又受碘的影響,人體一旦缺碘,就會發(fā)生“碘缺乏病”。兒童缺碘會導致智力低下、身材矮小;成年人缺碘會乏力、身體浮腫,導致地方性甲狀腺腫(俗稱“大脖子病”)。缺碘還可導致流產(chǎn)、新生兒死亡率增高等。補碘的主要措施就是食用碘鹽、碘制劑和富碘食品。
但補碘并非多多益善,碘攝入多了對身體也有危害,最常見的就是碘致甲狀腺腫和高碘性甲亢,對人的智力也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大量動物實驗研究證明,過量補碘可使腦重量減輕、記憶力下降。
那么,碘攝入量的安全范圍是多大呢?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供的數(shù)據(jù)是,成人每日碘攝入量為150―300微克。歐盟和美國醫(yī)學研究所分別認為成人碘攝入量上限為每日600微克和1100微克。我國碘鹽平均含碘量為30毫克/千克(新的《食用鹽碘含量》標準規(guī)定,碘鹽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為20毫克/千克-30毫克/千克),以每人每日攝入鹽5―10克計算,每日攝碘量約為150―300微克。如果以此標準衡量,部分地區(qū)提出補碘過量導致甲狀腺疾病增加的質(zhì)疑就缺乏科學依據(jù)了。
對于分散駐扎在全國各地的部隊官兵來說,是需要補碘還是要減少碘攝入量呢?生活在高碘地區(qū)的官兵和正在治療部分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者不宜補碘。這類人群在飲食方面除了不要食用碘鹽外,還應注意減少食用蝦醬、醬菜等高碘食物。
生活在低碘地區(qū)的官兵,除了應適量食用碘鹽外,還可多食用碘含量較高的海帶、紫菜、雞蛋、牛奶和肉類等。普通人在生活中,只要堅持“科學補碘、分類指導、因地制宜、不多不少”的補碘原則,正常食用碘鹽,滿足人體對碘的需求,就能從多方面提高人體的健康水平,降低發(fā)生碘缺乏病和其他病癥的幾率。
炊事員要通過正規(guī)渠道購買碘鹽,并把碘鹽放在陰涼、干燥處妥善保存,避免受日光直射和吸潮,尤其要注意遠離灶臺存放。為防止碘丟失,烹飪時不宜過早放入碘鹽,宜在食物快熟時放入,以免碘鹽受熱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