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挑戰是否肆意妄言?
“這樣的挑戰書在初中班級很流行。”佛山市外國語學校相關負責人稱,“不過挑戰書并不是肆意妄言,學生在下挑戰書前,我們的老師都有幫助他們做詳細的分析。”
據稱,老師把班上學生的各科成績大概分為“綠色”“黃色”“紅色”3個層級,“綠色”的學生代表著他們在該學科的進步空間比較大,“黃色”代表綜合實力比較強的學生,“紅色”則是班上的學霸。
“我們一般建議學生在同樣顏色區域內挑選比自己強的學生進行挑戰。”相關老師稱,同區域內的一個學生也可以接受幾個同學的挑戰,目的就是每個學生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一定的范圍內戰勝比自己優秀的對手,從而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當然有些特別有潛力并且進步大的學生,我們也會支持他們跨顏色區域去選擇挑戰對象。”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挑戰除了定有獎懲規則外,班上的家委會也會給挑戰成功的學生發放學習用品、零食等作為獎勵。而挑戰失敗的學生則要結合自己期末考的試卷寫“反思說明書”,因此學生對挑戰都非常重視,會非常認真去對待。
挑戰會否給學生造成壓力?
“我們對挑戰的理解不是鼓勵郭敬明去跟姚明比身高,而是鼓勵郭敬明去跟韓寒比寫作才華。”佛山市外國語學校相關負責人稱,壓力其實也是因人而異,對有的學生來說是壓力,對有的學生則是動力,“嚴格來說,應該沒有一所零壓力的學校。”
該負責人稱,面對挑戰是學生的人生必修課,贏了,贏出信心;輸了,輸出風度,在學習和生活中學會面對輸贏,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教育家陶行知說,學校即社會,社會上的熱門綜藝節目《我是歌手》也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無論之前有多么功成名就,在挑戰中都會遇到變數,這個節目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每一個歌手都是全力以赴地去做最好的自己,但是輸贏卻不一定。表面上是向別人發起挑戰,更深層次的則是向舒適區的自己挑戰。”
“學生如果不愿意下挑戰書,其實也沒什么,學校會尊重每個個體的差異,并不會強迫他們。事實上,很多時候都是學生自愿以這種方式去挑戰自己,挑戰別人。”相關老師說。
“現在的00后學生個性更加張揚,下挑戰書也是他們個性的表現吧。我們當年讀書的時候也會設定追趕的目標,只是當時都是默默比拼較勁,不會這么公開化。”——學生家長張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