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期末了,班主任又得開動腦筋,給孩子們寫一份期末評語啦。昨天,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有兩位老師很有才,他們寫的評語非常特別——
杭州采荷二小的一位三年級班主任給班上46個學生,寫了一個不一樣的期末評語——名字的解析,把學生的名字融入了評語里。
無獨有偶,余杭區塘棲一小一位四年級的班主任則用了46天,給全班46名學生每人寫了一首藏頭詩,包含著這個學生的姓名。
在孩子們眼中,這樣的期末評語更像是一份小禮物,不僅有老師的心意,還能幫他們發現更好的自己。
每個孩子的名字
都是一種期盼
第一位亮相的班主任叫張燁,是杭州采荷二小三(3)班的班主任。她為班上學生精心準備了一份期末評語,把每個學生的名字融入到評語中。
她給一個叫胡湘妮的學生寫道——
“妮”,從女,從尼,尼亦聲。“尼”意為“親近”、“親和”。“女”和“尼”聯合起來表示“愛纏繞大人的小女孩”。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爸爸媽媽多么喜歡你,多么愛你!張老師也一樣。每每看到你的進步,我的心會樂開了花;每每聽到你早上請假不來上課,我的心會狠狠地揪在一起,擔心你的身體呀!但寶貝,我們要學會勇敢地克服一切困難,張老師可以陪你,爸爸媽媽也會陪你,我們都會做你堅強的后盾。寶貝,記住,你在張老師心目中永遠是最棒的!
“我是第一次把學生的名字寫進評語里,當然要比普通的評語花費更多的時間。”張老師告訴記者,為了寫好這些評語,她每天下班后要花費1個半小時左右,用了5天時間完成這項工作。
“有時候,我也要問問度娘,有些學生名字里的一些字的含義,需要查一查。”張老師笑著說,她所要做的,就是把名字的含義跟每個學生平時的表現、她的期盼結合起來。
“寫這樣的評語,其實是女兒給我的啟發。”張老師說,前不久,她讀幼兒園的女兒問了她一個問題,為什么給她取了這樣的名字?“我跟她解釋的同時也啟發了我自己。每個孩子的名字,都是父母對他們的期望,父母給孩子取什么樣的名字,就是希望他們今后能成為那樣的人。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期望,第一時間體現在了名字上。”
張老師說,她跟學生的父母一樣,對每個學生也是有期望的。
張老師是一個有著15年教齡的老師,做班主任一做就是15年,給學生寫評語,是她每個學期末的一項重要工作。
“對每個班主任來說,如果把寫評語當成一個家常便飯,那就很簡單啦。但我覺得,要給學生不一樣的東西,這就需要動腦筋。”張老師說,每個學期末,家長對老師的期末評語也是很重視的,這不僅是一個學期的總結,更是學生的一段回憶。
做了15年班主任,張老師在期末評語上要經常動腦筋。比如,她在教低段時,寫過童話體期末評語,“就是把每個學生當成動畫片里的人物,把這些動畫人物身上的好品格,寫進這個學生的評語里。”張老師說,比如有段時間喜羊羊很受小學生喜歡,她就說“某個學生跟喜羊羊一樣聰明”,學生非常開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