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縣蓬壺鎮黨委、政府恭祝全市人民闔家歡樂、蛇年大吉!
──永春縣蓬壺鎮介紹
蓬壺鎮位于福建省永春縣中部,素有永春的“次中心”之稱,最早建制于隋朝開皇9年(公元584年),是一個歷史文化名鎮與商貿重鎮。蓬壺四周群山環抱,中間像一片湖泊,故早稱“毗壺、肥湖”。因其山清水秀、風光如畫、民風淳良,酷似蓬萊仙境而得名蓬壺。全鎮總面積81.3平方公里,人口68500人,轄有22個行政村,1個場,全鎮居民通行閩南方言。泉德線、福三線兩條省道和建設的泉三高速公路交匯貫穿境內,有“三通萬里金三角”之譽。古時,永春西部、德化、泉州、大田、三明、永安等地的商賈云集于此,如今,每逢一日的“墟日”,仍可讓你體會昔日商貿重鎮的風采。
作為泉州市首批市級試點小城鎮,蓬壺鎮當年就先后投入6億多元建設聚星商住大廈、聚星酒店、維港酒店、文明景觀大道、小流域治理和蓬八公路拓寬提級等59個項目,鎮區面貌煥然一新。改革開放以來,蓬壺鎮充分發揮地域、人文、僑臺和資源優勢,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
全鎮已初步建成蘆柑、琯溪蜜柚、枇杷、茶葉、蔬菜、毛麻竹、食用菌、禽畜養殖、淡水養殖等農業生產基地;擁有水電、造紙、建筑、煤炭、農副產品加工等集體、聯營、三資及個體企業1000多家,產值上百萬的有40多家,特種線材廠及樹脂工藝廠等高科技新產品為依托的蓬壺工業已組建了壺南和壺東兩個工業區,新世紀的到來,美山開發區也正在建設中,鎮政府已制定出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吸引各地企業家來蓬壺投資辦廠;2000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8.03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9.23億元,以鞋業、樹脂工藝、蠟燭工藝等出口產品的出口值4300多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605元。
環境的美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群眾選擇搬到蓬壺鎮區居住。蓬壺鎮鎮長鄭維澤說:“鎮區條件好了,人氣也更旺了,目前蓬壺中心幼兒園和一所私立幼兒園生源都處于飽和狀態了。”為了滿足就學需要,蓬壺鎮在去年完成7幢1萬多平方米教學樓建設的基礎上,還將按照12個教學班的規模新建蓬壺第二幼兒園,投入500萬元建設壺中小學。不僅生活環境要好,還要讓群眾的生活更加殷實。”蓬壺鎮黨委書記鄭興波說,良好的主導產業不僅有利于吸納聚集農村人口,形成小城鎮發展的雄厚財力基礎,而且將決定小城鎮的經濟形態和發展方向。工業企業曾經是蓬壺鎮的“短板”,為此,蓬壺鎮除了運用好縣里“飛地工業”政策外,還根據自身實際建設了1000多畝的工業園,目前已有源福祥衛生用品、福建恒燁輕工、旭晟服裝織造、天綠木業、志和食品等5家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入駐。
全鎮現有水電站30座,裝機容量近4000千瓦,年發電量1400多萬度,實現了農村生活電器化;先后完成5000門電話擴容,興建了支局郵電大廈和移動電話發射塔,村村通上了可直撥國內外的程控電話;三效線、福三線、泉德線穿鎮而過,境內村村通公路基本實現道路硬化,一個干支銜接、四通八達的鎮村交通網絡已形成;在供水方面,共投入500多萬元創建日供水5000噸的自來水廠,全鎮安全衛生飲用水達100%。集資1億多元建成的新集貿市場和舊街的拓改使蓬壺的投資環境日趨完善。鎮區面積由原來的0.93平方公理擴展為5.93平方公里,各村因地制宜繪制新村藍圖,鎮容村貌煥然一新。
全鎮文教衛生事業蒸蒸日上。境內現有三所中學(永春三中、蓬壺中學、湯城中學)、21所小學。永春三中已是省一級達標中學;蓬壺中心小學是省級文明學校、農村示范小學;在美中村投入300多萬元新建一座中心幼兒園;以鎮文化中心為核心的群眾文化藝術,全民健身體育活動豐富活躍,傳統的南少林武術、高甲戲、木偶戲歷久不衰;1998年被評為泉州文化先進鄉鎮以及省、市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先進單位。衛生服務體系健全,中心衛生院經擴建改造已晉升為一級甲等農村醫院;初級衛生保健達到省級標準,人民健康水平有很大的提高。鎮區開展移風易俗與禁炮、文明競賽活動,創建文明安全小區,1998年被評為省級衛生鄉鎮。
蓬壺的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全鎮有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景點20多個,較著名有百丈巖(馬寺)、仙洞山、普濟寺、南幢庵、壺口橋、馬跳峽、鰲山新石器時代遺址、白水祭瀑布及湯城溫泉等,美景勝不枚舉,是宗教朝圣、旅游度假的好去處。1999年,已聘請華僑大學旅游科學研究所對“蓬壺一日游”開發進行整體規劃。近幾年來,鎮政府已籌集資金近億元投入于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的建設,“蓬壺一日游”已初具規模,每年已迎接20多萬人次的游客到蓬壺觀光旅游、宗教朝圣和休閑度假。蓬壺現有海外鄉親7萬多人。改革開放以來,三胞們爭相回鄉謁祖觀光、貿易興辦公益,至今在境內捐資已達2000多萬元。
早鐘六號枇杷種植規模龐大成為全縣最早的早鐘六號枇杷基地,名優花卉初具規模,種植面積3000多畝,年產值5300萬以上,成為福建省最大的杜鵑花和茶花基地鎮,其中以桂花最為突出,成為全國最大的桂花種植基地鎮,現有桂花樹30多萬株,桂花苗圃300多萬顆,經紀人網上交易平臺已成為福建省最大的桂花交易市場,仙嶺一位居民通過網絡交易平臺銷售一株桂花價值高達34萬元。全市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這些讓蓬壺引以為傲的農業產業也助推鎮域經濟的發展。中部的蓬壺鎮按照“宜業宜居宜游的山區新市鎮”的目標大步邁進,東部的東平鎮正朝著“泉州市生態山水特色品牌小城鎮”目標干得熱火朝天。
蓬壺鎮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681.6毫米,氣候溫和,具有夏長秋短的特點,農林果產品資源豐富,擁有“早鐘六號”枇杷,琯溪密柚,蘆甘,荔枝,龍眼等名質水果。食用菌,花卉,早鐘六號枇杷是三大支柱農業。
蓬壺肉羹遠遠馳名,參加縣政府市旅游局舉辦的“永春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評選活動,選送參賽的蓬壺貢糖,蓬壺鼠粬龜被評為永春十大小名吃。蓬壺肉羹湯不僅經濟實惠,還味道鮮美。炸粿,炸豆腐干也是非常不錯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2025-05-1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