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嫁市場上,無論哪家喜娘,一個本本分分的福州男人那絕對是搶手貨。
今天就要說的,是一個晚清時期福州男生的故事。看這張照片,都覺得它有著跟我們這個時代,十幾歲的年輕人一樣的英姿勃勃,非常英俊。當年,他喜歡穿一身英挺的學生制服,穿梭在福州的大街小巷。他還有個好家世,就住在今天福州市區的核心地段三坊七巷。這個男生生在書香家庭。他自己也是十里八鄉都是有名的才子,以思想進步聞名坊間,讀的都是那個時代的新學校——全閩大學堂,也就是今天的福州一中。
在他的年輕生命中,有兩件大事要做,一是追逐心中的理想,二是追求心愛的姑娘。他希望所有人不再受封建思想的束縛。為此他和同學一起成立了一個讀報所,宣傳、收納了那個時代各種進步思想。
姑娘是他的同鄉,美麗,溫柔,同樣也是書香門第、知書達理。據說他經常給這個姑娘寫信,那些信里應該有浪漫,有理想,有美好的未來吧。
十八歲那年,他終于如愿娶到姑娘。結婚后,他和姑娘同學習,共進步,也不忘拉上親朋好友一起學習——似乎一切都在向著美好前進,直到世人在一方手帕上讀到了《與妻書》。
這個男生就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覺民,陳意映就是他的妻子。
1911年的一個深夜,林覺民寫下了這封感人至深的《與妻書》,手帕上字跡端正,像是打過草稿后謄正的樣子,并給自己父親寫下了一封《稟父書》。隨后追隨黃興在廣州發動武裝革命,在攻打廣州總督府時受傷被俘。抓捕審訊林覺民的清廷官員都被林覺民所折服,認為他:面貌如玉、心腸如鐵、心地光明如雪,稱得上奇男子。林覺民寧死不降,慷慨赴死,犧牲時只有24歲。
百年時光就像白駒過隙,今天再讀這封訣別的與妻書,依舊讓人痛徹心扉。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
“汝體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
福建青年林覺民,和無數先烈的犧牲,成就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今天戀人之間,已經不必再承受他們那個年代的分離之苦了。但是今天,當一個福建口音紅著眼眶跟你說“我愛你”的時候,我還是建議你一定要認真地、直視他的眼睛。因為,福建人的深情,都可能有著超過想象的深刻和家國情懷。
福字旁邊六張口,我是華兒,閩人智慧看你不知道的福建,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