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晚
福建省第十七屆運動會
將在南平正式拉開帷幕
福建省第十七屆運動會宣傳片截圖
運動會期間
各項體育賽事
精彩上演
你可知道
早在90多年前的閩西蘇區
體育活動就已風靡一時
不僅有全蘇區最早的全國體育盛會
還有蘇區學生運動大會
少年先鋒隊軍體大檢閱
……
90多年前的閩西蘇區,逐漸形成了一套革命斗爭與體育運動相結合的紅色體育發展模式。不僅對民族獨立、救亡圖存貢獻巨大,并將如火把一般的紅色體育精神傳遞至今。
蘇區最早的全國體育盛會
故事,先從有著“紅色小上海”之稱的長汀說起。
長汀又稱汀州,是客家人聚居的第一座府治城市,被譽為“世界客家首府”——這是長汀廣為人知的一面。
但鮮為人知的是,長汀在紅色體育史上曾書寫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1930年6月,中國工農紅軍在汀州南寨廣場舉行了著名的“汀州整編”,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
1932年5月,福建省蘇維埃政府也在此舉行了第一屆赤色體育游藝活動,朱德親自為運動會開發令槍。
1930年6月19日,在長汀南寨廣場召開的大會上,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路軍(后改為紅一軍團)正式成立。圖源中共長汀縣委宣傳部微信公眾號
這次運動會規模頗大,成為當年全蘇區最早舉行的一次全國性的體育盛會。會場上,斧頭鐮刀的紅旗在空中飄揚,鞭炮聲響徹云霄,條幅上書寫:“檢閱工農強壯體格,發展赤色體育運動”。
這場運動會有多種項目比賽,除了長短跑,接力跑之外,還有雙人綁腿,擲手榴彈、步兵刺殺、射擊、徒手操等,共有來自全國的1000多名紅軍戰士參與比賽。
作為國家政治保衛局第一任局長,鄧發參加了田徑比賽,還獲得了長跑第一名。
巾幗不讓須眉。蘇區的婦女們也積極參加了這場紅色體育盛會,是其中的活躍分子。
上杭縣才溪女子代表隊40多人,穿一身黑色列寧式女服裝,打綁腿,留短發,手持長矛大刀進行操練,獲得第一名。
據記載,從1930年3月到1934年9月,閩西蘇區舉行的省、縣、區、鄉各級體育運動會、游藝會、大檢閱,就多達30多次。閩西蘇區舉辦的的體育競賽,各種小型運動會更是不計其數。
“運動和讀書工作一樣要緊”
在古田會議紀念館,館藏有一份“1930年9月17號龍巖縣學生運動大會籌備處印發的《第一次龍巖學生運動大會籌備會》章程”,縱41厘米,橫29.8厘米,共兩頁,為國家三級文物。
第一次龍巖學生運動大會是閩西蘇區較早的一次體育運動大會,它不僅是閩西蘇區首創,也成為當時革命根據地體育競賽的先聲。
在硝煙彌漫的戰爭環境里,在物質條件極差的情況下,閩西蘇區的學校體育運動卻得到蓬勃發展。
當時,蘇區學校把體育當作一門必修課,提出了“讀書要緊、工作要緊、運動也要緊”“整天沒有運動,讀書不好,身體健康也難保”的口號。
學校每周有8小時的游藝課,也即體育活動課程。區少先隊、兒童團等組織積極配合,指導學生必須學會兩種體操(徒手操、手巾操)、兩種運動(賽跑、跳高)和六種游戲(拍皮球、捉迷藏、疊羅漢等)以及射箭、投彈、軍事操等。
蘇區的學校還有各種體育競賽形式,一是學生體育運動會;二是列寧小學大檢閱;三是兒童團檢閱。
無論哪一種形式,都符合少年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需要,極大地調動起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和體育鍛煉的熱忱。
1932年5月30日至6月1日,福建省少年先鋒隊軍體大檢閱在汀州南寨廣場舉行。來自閩西龍巖,上杭,永定,長汀,武平等縣的少先隊代表們參加了檢閱活動。
經過三天激烈的比賽,根據各方面檢閱結果,活動總指揮朱德為優勝隊伍頒發紅旗,大鼓,軍號等獎勵。
“金點子”破解體育難題
90多年前的蘇區,環境艱苦,經費奇缺,基本沒有正規的體育設施和體育器材。
那么,大家是怎么開展體育活動的?
紅軍戰士進行體育鍛練 長汀縣委宣傳部供圖
辦法總比困難多。蘇區軍民憑著對體育鍛煉的滿腔熱情,想出了各種各樣的“金點子”。
有些地方通過自籌資金的方式完善體育設施。上杭縣才溪、通賢兩鎮的列寧高級小學平常開展乒乓球運動,都是用課桌拼湊起來當乒乓球桌。
后來,學校發動“一枚銅板”活動,募集到一些錢做了乒乓球桌。這樣,既添置了體育器材,又減輕了蘇區政府的負擔。
龍巖龍池列寧小學舊址 龍巖市委宣傳部供圖
更多的地方則是依靠廣大群眾集思廣益、自力更生、因陋就簡、因地制宜,開辟出許多運動場,制作了各式各樣的體育用具——
人們選擇較大的空地,鏟平后,用石灰劃線,或用細竹子圍線,成為球類項目的場地;沒有足球門、足球網,豎幾根竹子,纏上繩子代替,就可以踢足球;沒有籃球架,豎一根木柱,釘上木板,鉗進鐵圈,縫上帶子(球網),就可以打籃球。
還有用一截竹竿,請鐵匠安裝上鐵錐,就是標槍;用棉花、破布裹進沙子,扎圓縫緊,就是足球;砍下松樹,鋸成圓形段,掏空中心,插進硬木棍,就是舉重杠鈴;還能利用江河湖泊,開展游泳、龍舟競賽……
這些簡陋卻機智的裝備,充分體現了蘇區人民的智慧。他們自力更生辦體育、勤儉節約辦體育、因地制宜辦體育的故事,今天聽來仍讓人感動。
盡管中央蘇區的體育活動隨著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以及紅軍長征戛然而止,不過這種以軍事體育為主要特征的紅色體育精神,卻一直得到了傳承,并在此后逐漸發揚光大。
在南平省運會開幕之際,回望波瀾壯闊的紅色體育之路,流淌走的是時間,永不磨滅的是黨的艱苦奮斗和為民服務的情懷與堅守。它銘刻著初心使命,也將繼續引領我們書寫新時代“體育強國”的偉大夢想。
作者 福建日報記者 肖榕
來源“閩人智慧”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