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看似只是一串串簡單的數字、一句句枯燥的表述,但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卻和我們緊密相關,和我們的生活密切聯系。因為,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我們總能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感受到它給城市帶來的看得見的變化。
正在召開的思明區兩會中,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認真審議和討論著《政府工作報告》。那么,在新的一年里,思明區將會發生哪些變化?市民的生活又有什么新期待呢?本報今日詳細解讀思明區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從其中傳遞出的新動態中尋找答案。
思明區今年將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打造綠水青山、碧海藍天的生態思明。
【展望2015】
國際化
目標:現代化國際化城區
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2015年,思明區將持續發揮先行先試、示范引領作用,努力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城區。
主動融入福建自貿園區建設,借力自貿園區倒逼機制,爭取可復制、可推廣的新制度在思明試點,加快以貿易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搶占新型金融、專業服務、社會服務高地,增強“輻射效應”。鼓勵總部企業整合貿易、結算等功能,支持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平臺建設,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加強與園區內優質企業對接。
打造國際一流發展環境。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主動對接“中國—東盟海洋合作中心”建設,參與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旅游經濟走廊。利用鼓浪嶼音樂節、國際馬拉松、世界沙灘排球公開賽等載體,提高文化、體育等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水平。著眼于承載高級別國際會議的需求,探索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公共服務體系。規范旅游景點和公共場所雙語標識,營造更具親和力的國際氛圍。
優化企業服務機制。出臺軟件產業、會議展覽等扶持政策。探索設立區級產業發展基金。繼續辦好“中國夢—走進創業的新起點”全國閩商“創二代”培訓班,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若干意見,努力讓中小企業發展更具活力。
推動兩岸深度融合,跟蹤閩臺產業對接升級計劃,吸引更多金融服務機構入駐兩岸金融中心,鼓勵臺灣青年到思明就業創業。繼續辦好“中華情·中國夢”兩岸藝術家中秋展演、鄭成功文化節、兩岸高校沙灘排球賽等涉臺文化活動。加強臺商集聚區服務,鼓勵臺胞參與社區工作,為臺胞在居住生活、就學就業、置產置業等方面落實居民待遇,打造一批兩岸同胞融合示范社區。
會展業
目標:“國際會展名區”
作為現代服務業重要組成部分,會展業是衡量一個區域國際化程度和經濟發展水平重要指標之一。“會展旅游”也被列入廈門市“十大千億產業鏈(群)”。2015年思明區將繼續瞄準“國際會展名區”目標繼續做大做強會展業。
為了更好地對接我市“十大千億產業鏈”中會展旅游業發展規劃,思明區從區情實際出發,深入各會展機構開展調研,形成思明區會展產業發展具體行動方案,細化完善產業路線圖,整合會展資源,為會展產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下一步,思明區將從區一級的財政、稅收、信貸等方面對會展業發展給予支持和優惠,制定操作性強、互補的扶持優惠政策,對在思明區舉辦的重點品牌展會、大型會議進行補貼;同時對新引進的重特大項目、企業給予一定的財稅扶持或配套支持,吸引有實力的專業會議展覽公司落戶思明區,吸引國內外著名會展機構來思明區設立分支機構,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的會展企業。
產業轉型
目標:“1+6”現代產業體系
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努力構建“1+6”現代產業體系。
完善產業空間布局。編制“十三五”規劃,完善“兩帶兩區”產業布局。盤活存量與立體開發并舉,謀劃湖濱東路、蓮花路口等地鐵站點商業配套。推動寶龍一城、聚群廣場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安溪經濟開發區思明園建設,深化與龍巖武平等山海協作。
發揮總部引領作用。加快32個商務樓宇建設,再造一批納稅億元樓。繼續引進世界500強和國內行業龍頭企業區域性總部,促成更多總部企業項目落地。鼓勵企業上市和拓展債券融資,促進企業融資回流,支持企業創國際品牌、走國際化道路。
提升主導產業能級。加快磐基二期等商業綜合體建設,促進中山路等重點商圈及特色街區業態更新,著力打造軟件信息產業重鎮,建設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區。著力打造旅游會展產業重鎮,推廣特色街巷游、佛教文化之旅,提升筼筜雅游配套設施和夜景工程。
增強文創產業競爭力。著力打造文化創意產業重鎮,加快建設沙坡尾海洋文化創意港,優化提升曾厝垵文創休閑漁村。完善提升龍山文創園,繼續舉辦全球華人時裝設計師大賽,吸引聚集一批新銳設計師和知名品牌。
城市轉型
目標:美麗與發展和諧共贏
思明區的健身步道深受居民稱贊。
瞄準國際一流標準,加快城區軟硬件升級,改善生態和人居環境,實現美麗與發展和諧共贏。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積極穩妥推進“大城管”體制改革,提升數字城管智能化水平。深化“兩違”綜合治理,著力解決私搭亂建、占道經營等城市管理頑疾。注重文化傳承與歷史風貌建筑保護,探索危舊房改造新模式,改造老街騎樓,實施舊城藝術植入,推動廈港、營平等舊城區漸進式更新。將東坪山建成市民休閑的“都市田園”。把鼓浪嶼、環島路建成“美麗廈門”的精華版。
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提高綠化品質,建設輪渡-廈大觀光步行道和一批街心公園。擴大垃圾分類試點,提高資源再利用和循環經濟水平。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推廣油煙、噪聲、污水在線智能監控系統。深入開展空氣清潔行動,加強建筑工地揚塵治理,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打造綠水青山、碧海藍天的生態思明。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深化平安思明建設,落實反恐防暴機制,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加強普法宣傳教育,推進法律援助標準化建設。
健全安全保障體系。完成全省首個國際安全社區創建。加大公共場所等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力度,強化餐飲業燃氣使用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安全專項監管。健全完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遏制各類重大安全事故發生。深化應急聯動管理,加強區民兵應急救援分隊實戰演練,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突發事件處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