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
康躍輝,30歲,身高180厘米左右,廈門市海滄區東孚鎮鳳山村人,2005年入伍,杭州陸軍某部通信連技師,上士軍銜,將參與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
從兩萬多人的作戰部隊中,他脫穎而出;在800多人的“魔鬼訓練”中,他成功晉級——他叫康躍輝,是來自海滄區東孚鎮鳳山村的一位小伙,在杭州陸軍某部服役,如今正在北京參加閱兵訓練。
現在距離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還有半個多月,而他將是閱兵式上的廈門身影。
前日,本報記者來到康躍輝家中。因為康躍輝正在訓練,記者無法聯系上他本人,便請他的家人講述了這個廈門兵的故事。
○萬里挑一連續闖關,成功進入閱兵集訓
“前兩天他還打電話回來,說在北京訓練,聲音有點嘶啞。”康順吉說起兒子康躍輝,既自豪,又心疼。他告訴記者,兒子2005年入伍,在杭州陸軍某部服役,到今年剛好10年。
康順吉說,去年年底,兒子給他打電話說,在兩萬多人的部隊里,經過層層考核,他和另外11名戰友通過了今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中陸軍方陣人員的選拔。
“我兒子身高180厘米左右,很帥,一定能選上。”康順吉這樣認為。
接下來,康躍輝和全國各部隊選拔出來的800多名精英一起被安排到安徽一處基地進行封閉式訓練。經過各種“魔鬼訓練”,他從800多人中再次“勝出”,成為300多人組成的閱兵方陣中的一員,到北京參加最后的閱兵集訓。
○小兩口不常見面,寫日記“交換”思念
按部隊規定,參與閱兵集訓的官兵不能攜帶通信設備,記者原想連線康躍輝,只能無奈取消。不過,康躍輝妻子楊春華翻出一本本相冊,讓記者“見”到了康躍輝——照片上,他站在作戰坦克前,高大帥氣。
談及康躍輝閱兵訓練的細節,楊春華告訴記者,她知道的不多。和康躍輝從相識到結婚,她都不會主動過問丈夫部隊上的事情。“他說有些事涉及機密,不能說。”
“我不能給他打電話,不過,他有空就會用公共電話打給我。”楊春華說,兩人相識4年,結婚兩年多,見面不到10次,唯一合影是床頭那張結婚照。兩人都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每年丈夫放探親假,拿出日記本,就能讀懂妻子的思念。
在楊春華8月6日的日記本里,她寫道:“你是我的最大光榮。”她還在日記里告訴丈夫:“遇到多大的困難,你都放心,我會照顧好自己的,不希望你擔心牽掛,期待你的精彩表現。”
○奶奶夸他不怕苦,弟弟學他也要入伍
康躍輝臥室的抽屜里,放著一本本光榮證書。
康躍輝的奶奶告訴記者,康躍輝是家里的長孫,由她一手帶大,從小就很懂事,不怕吃苦。“聽說在新兵連時最苦,很多新兵都哭,但他沒說過苦。”她說,前天,孫子還給她打電話說:“阿嬤,我要參加閱兵儀式了,你9月3日要記得看電視。”說起孫子即將踏著整齊步伐走過天安門,奶奶一臉興奮。
據了解,受到哥哥的鼓舞和影響,今年即將上大三的康躍輝弟弟也準備應征入伍。“部隊是鍛煉人的地方,我要向哥哥學習,以他為榜樣,磨煉自己。”弟弟說。(文/圖 本報記者 吳俊鴻 通訊員 江星 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