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許多老廈門人眼中,騎樓代表了原汁原味的廈門。3月28日,廣東肇慶一輛小轎車撞塌兩座騎樓,讓我們不禁也對廈門騎樓的生存狀況產生關注。
在廈門的西南角,至今保存著許多歷經百年滄桑的騎樓街巷。事實上,廈門在騎樓保護方面不遺余力,政府部門歷來重視歷史文化建筑的保護,中山路改造過程中一直貫穿“修舊如舊”的理念;一些民間力量也在發揮作用。
本報今起帶您走進老城區,聚焦騎樓保護這個話題。
部分騎樓的店面招牌和廣告牌混亂,影響市容市貌。
【現狀】
外觀不變
因歸屬復雜年久失修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潘先生是老廈門人,他印象中的騎樓,很多依然保留原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經常在大同路、開元路附近和小伙伴玩。現在重新走一遍,仿佛還在當年,沒怎么變。”確實,在對騎樓的改造和保護過程中,廈門一直堅持“修舊如舊”,贏得市民和外界的普遍贊賞。
雖然外觀沒有大變化,但騎樓的住戶卻已換了一撥撥。“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不少老市民陸續從騎樓搬出去。現在的騎樓,9成以上的居民是租戶。”潘先生稱,除了人搬出去了,類似“同英布店”、“建發百貨”等老店也不復存在。
記者從大同社區居委會了解到,騎樓大多數都是租戶在使用。“騎樓的歸屬比較復雜,有屬于公家的,有屬于私人的,但大多是租用。”對廈門騎樓情有獨鐘的楊函憬介紹說。
住戶成分雜亂,給騎樓的保護帶來了難題。鷺江街道辦的工作人員說,轄區的騎樓不少屬于危房。“因為歸屬復雜,很多騎樓聯系不上業主或業主不管理,年久失修。”大同社區居委會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問題】
五大亂象
讓不少騎樓面臨困境
盡管政府部門采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但老騎樓依然難免被時光侵蝕;加上一些租戶和業主的保護不力乃至破壞,部分騎樓面臨生存問題。
1、違章加蓋
違章加蓋幾乎是騎樓的普遍現象。“很多業主直接在頂樓加蓋,以前的騎樓一般都只有兩三層樓,加蓋之后整條街都普遍成四五樓。”大同社區居委會說,大同路146號的業主不僅在頂樓加蓋一層,甚至將寬敞的二樓也隔了一層,整棟樓由3樓變成5樓。
2、頻繁裝修
騎樓大多歷史悠久,頻繁的裝修會帶來巨大的破壞。大同路不少店家頻繁轉租,有的店面甚至在一年內裝修了三次。大同路、開元路等地的一些騎樓被隔成小攤經營,隨意改建,整條街道的景觀大受影響。
3、廣告牌混亂
不少騎樓被攤販違規放置的廣告牌擋住風景。在開元路上,一家大排檔的招牌幾乎擋住了整面墻的立面。
4、空調外機亂裝
“空調都是業主隨便裝的,沒有統一參照。”鷺江街道辦工作人員稱。記者從大同路一路走下來,看到很多空調外機,都沒有統一的擺放位置。
5、“鳥屎樹”多
騎樓外表長著不少雜樹,老廈門人稱之為“鳥屎樹”。“鳥飛到樓頂停歇,隨地拉了帶有種子的鳥屎,有些種子在樓縫里生根發芽,長成大樹。”老市民陳先生說,樹根扎進墻面,會嚴重破壞房屋結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廈金號”盾構機刀盤順利下井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