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滄大橋進島方向東渡引橋,被不少貨車司機稱為“魔鬼路段”,此路段事故頻發,而且多在雨天對大貨車、拖頭車等“下手”。
您有何高見,歡迎聯系本報,一起破解謎題。
有不少貨車司機,對這里心有余悸。很多司機,將這里稱作“魔鬼路段”。
海滄大橋入島方向東渡引橋,這幾年來,有很多大貨車栽在這,甚至車毀人亡。就在幾天前的一個雨夜,又一輛集裝箱車在這“命懸一線”。
引橋段滿滿的剎車痕,或許可以印證這里曾上演的一幕幕驚險一刻
有司機稱,這個“魔鬼路段”很詭異,特別喜歡雨天,專挑大貨車、集裝箱車、拖頭車“下手”。
看起來,這只是一段很普通的引橋,為何事故頻發?為何偏愛雨天,偏愛大貨車?昨天,導報記者帶著這幾年該路段發生的事故為樣本,找到有關交通專家、交警和幾位老司機,希望能夠解開“魔鬼路段”之謎。
雨夜里,又有車“命懸一線”
3月12日,凌晨零點,深沉的夜色籠罩。有雨落下,濕了整個海滄大橋。
一輛集裝箱車,從海滄而來,飛速轉動的車輪卷起雨水四濺,龐大的身軀向島內駛去。幾分鐘后,大貨車開始從海滄大橋東渡引橋下橋,就在拐彎路段,大貨車撞上護欄,“脖子”扭曲,車頭以磕頭的姿勢,砸在橋面上。兩側的引橋護欄被來回撞擊,有段護欄被撞斷。那一瞬間,目擊者在不遠處驚叫,所幸,貨車沒有墜橋。
很快有人報警,很快有民警趕到現場。不少過路的士停下來,有司機下車幫忙,和民警、急救人員一起,將被車頭壓住的大貨車司機救出。
事故車輛堵住兩車道橋面,凌晨1點,民警暫時封閉了東渡引橋。民警調來大吊車、大拖車,將出事貨車吊起。這一折騰,引橋被封閉了3個多小時。
不少大貨車在這里車毀人亡
幾天前的這場事故,司機只是手臂受傷。他是幸運的,此前,有不少大貨車栽在這個路段,甚至車毀人亡。這就是海滄大橋上的“魔鬼路段”。“喏喏,就這里,有好多大貨車栽在這,把護欄撞開,沖下橋去。有次我開夜車,送完一位去海滄的乘客后回島,就目睹了一起。”昨天上午,一位在廈門開了16年出租車的的士司機許師傅,載著導報記者再次駛過這個“魔鬼路段”。許師傅說,這引橋那么高,車沖下去都是命兒都沒了。“還好這橋下有很高的綠化帶和灌木叢,有好多起事故,貨車就是掉到灌木叢上,司機才撿回一條命。”
經常跑廈門的大貨車司機,幾乎都知道這個驚險引橋。“魔鬼路段”,許多職業司機如此稱它,但是,仍有不少老司機栽在它“手里”。
鏈接
這些年很多老司機栽在這
導報記者查找到的資料顯示,這幾年,栽在“魔鬼路段”的事故有很多起。
2009年12月23日晚,一輛集裝箱車因速度過快,載有22噸柚子的貨柜被甩了出去,掉到橋下,有關部門動用兩輛吊車才將貨柜吊上來。
2010年5月6日上午8點,一輛大型拖頭空車墜橋,車輛完全變形,所幸車輛墜入橋下綠化帶灌木叢中,司機逃過一劫。
2011年10月16日下午1點半左右,一拖頭車轉彎時撞上護欄,車上兩個集裝箱從橋上墜落,所幸沒有人員傷亡。
2013年3月24日中午11點多,一輛拖頭車撞上護欄,之后墜落橋下,司機當場死亡。
2013年6月24日中午11點多,一輛集裝箱車側翻,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2013年9月9日,中午11點多,一輛拖頭車和小轎車發生追尾,又撞上另一輛拖頭車,而小轎車又追尾前車。事故導致3人受傷。
揭秘
五大關鍵詞探究“魔鬼路段”之謎
現場看起來,這只是一段很普通的引橋,為何事故頻發?
導報記者帶著這幾年該路段發生的事故為樣本,找到交警、有關交通專家和幾位老司機,希望能夠解開“魔鬼路段”之謎。
引橋路段5個關鍵詞
大貨車。這成為“魔鬼路段”的第一個關鍵詞。對比事故樣本后發現,栽在該路段的,幾乎都是大貨車、集裝箱車、拖頭車。即便有小車,也多是受到大貨車殃及,被追尾或碰撞到。
雨天。這是第二個關鍵詞。比較樣本可見,大多數事故發生在雨天。2010年初夏的那起事故,幸存司機便稱:下了雨,橋上的路太滑,當時車速并不快,但還是來不及剎車,猛踩剎車了還是剎不住。
超速。有關人士說,發生事故的車輛絕大多數都超過了引橋的限速。
下坡急彎。海滄大橋進島方向的東渡引橋,是下坡,有一個相當急的拐彎,而車道狹小,很多大貨車在這急拐彎處撞斷護欄,沖向橋底。這座引橋,離橋底有幾十米高。
超車。這個路段只有兩車道,卻有車輛不僅沒減速,甚至在急拐彎處超車。當小車與大型集裝箱車、拖頭車超車,便很容易發生事故。
大貨車在這里易失控
一位交通專家分析,雨天路滑,該引橋又是急拐彎,大貨車如果本來的速度過快,到了拐彎處降速來不及,就會失控。由于大貨車底盤高,極其容易發生側翻。而該引橋很窄,只有兩個車道,集裝箱車車身長,便很容易撞斷護欄,沖下橋去。
在廈門開了20多年大型貨車的廖師傅分析,這處急拐彎本身處于下坡路段,大貨車的剎車性能本來就不好,車輛自重偏重,制動時間較長。如果沒有早早就將速度控制下來提前減速,到了下坡急拐彎處再剎車,往往會剎不住,因為慣性繼續往前沖。(記者 詹文 崔曉旭 實習生 洪偉晟/文 吳曉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