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平日里的一頓飯,就是她年終的一張硬臥車票,這能緩解她虛弱身體的疲勞,以更好的精神回家看看家人。
也許,你平日里的一頓飯,就是她一個月的房租,這能讓她辛苦治療后有個休息休養的地方,為孩子們繼續鼓起勇氣。
得了乳腺癌后,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除了對生命的渴求,還有那份母愛,那份對孩子們的堅持。47歲的楊素華,遠離家人獨居廈門,為的就是堅持治療,能看著小兒子上大學。
獨居頂樓6平方米小屋
47歲的楊素華,獨居的是城中村頂樓一間只有6平方米左右的單間,月租金220元。冬天風大,夏天曬。
鐵床一擺、床頭放的是楊素華淘來的幾本舊書,床尾掛著幾件她多年前購買的大衣。低柜一放,屋內再無空間。在屋外聊天中,楊素華走進屋中拿醫療記錄,狹小的通道幾乎要側身而過。
這一切的困窘,緣于楊素華前年查出的乳腺癌,以及兩年來不間斷的治療和復查。
楊素華于2009年來到廈門的工廠打工,為的就是減輕在家上班的丈夫負擔,給家中公公婆婆以及兩個孩子多賺些生活費。
在查出乳腺癌以前,一家人雖然分居、雖然辛苦,但日子過得實在。然而,平平穩穩的生活在查出乳腺癌后改變了。丈夫一個月小幾千元的工資,和楊素華原先打工的工資養老人和孩子就已是緊巴巴,做手術、持續性的治療檢查更是花掉了他們多年的積蓄。
為了省錢,楊素華把原本一年的四次復查縮減為二次,為的就是省掉那每次的1000多塊錢。平日里下碗面買點肉,也就是補充生病身體的營養所需了。
身邊的關懷鼓舞讓她堅持
小單間里,物品都是淘來的二手舊貨,五十元錢的十幾英寸電視、二手風扇,鐵架床二層也塞滿了舊東西。不過,楊素華穿著紅衣服,把人襯托得精神。“要見人,總得打扮打扮自己,這日子還得過。”摘下假發,楊素華露出了已然花白的短發,和特意穿上的幾年前春節買的紅色大衣一對比,顯得有點突兀。
自從2015年10月份做完乳腺癌手術以來,她頭發掉得多也白得多,人也蒼老了不少。“日子再難,也得繼續過。”指著家中的大米和油,楊素華說,這些都是社區前來關懷慰問的,馬垅社區也幫忙申請了臨時救助。平日里,打工的工廠老板也盡可能地照顧她。
楊素華說,要是在老家,得了這種病說都不敢說,怕被別人看不起,“可是沒想到在這里,周圍的鄰居、馬垅社區都非常關心我”。這時楊素華精氣神一漲,“這條命,還能繼續活”。
她要堅持到兒子讀大學
繼續堅持下去的另一層意義,是為了兩個孩子。談到兩個孩子,楊素華忍不住流下了眼淚。楊素華說,她現在堅持在廈門上班,就是為了繼續堅持在廈門治療下去,“現在大女兒成績好要考研有出息,就等著看小娃上大學了”。
“其實我回去河南一趟真的很累。”楊素華說,現在身體弱,折騰數天的火車回家一趟很辛苦,以前都舍不得買張臥鋪票,“來回的火車票錢,我得省多久才能攢下來呀”。
“不過,兒子女兒想媽媽,我過年一定得回去。”楊素華說,好久沒看到倆孩子了,現在就盼著過年早早回家,一家人團聚。“哪怕媽媽是個病媽媽、窮媽媽,但也是孩子們的媽呀。”
導報記者林泓/文沈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