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福建日報報道 22日,廈門外代報關行代理進口的一票27.5噸聚丙烯在廈門口岸通關,報關員小蒲通過廈門海關剛啟用的“查驗信息交互全程電子化平臺”(以下簡稱“平臺”),預約了查驗時間、地點,按時到碼頭配合海關完成查驗后,他很快就從平臺內查詢到查驗結果,并憑此辦理了查驗費用減免。
“有了新平臺,不僅工作效率提高了,公開透明的查驗信息也讓企業對我們更加信任了!”對于平臺這一查驗“利器”,小蒲由衷感到實用。
據廈門海關改革(自貿)辦有關人士介紹,此次啟用的平臺是此前廣受好評的“網上預約查驗平臺”的“升級版”,在保留查驗時間、地點網上預約等功能的同時,可在海關、碼頭及報關企業間同步傳遞調柜、卸裝貨、查驗等信息,企業可實時掌握貨物查驗狀態。與此同時,該平臺還實時向報關企業和碼頭反饋查驗結果,并自動核算可免除費用,讓廣大進出口企業暢享查驗相關費用減免這一優惠政策。
目前,該平臺正在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內試點運行,待成熟后將在其他業務現場廣泛推廣。
查驗“利器”是廈門海關監管創新的縮影。記者從25日召開的廈門關區工作會議上獲悉,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自掛牌以來,廈門海關已滾動推出百項海關監管服務改革任務,形成了“保稅料件交易”“內銷貨物電子化分段擔保”等一批改革成果。其中,“進出境郵件‘移動式’通關”等8項經第三方評估為全國首創和商務部典型案例;除貨物按狀態實施分類監管、進境郵件移動式通關等幾項因實施條件限制,目前僅在部分特定區域試點外,其他都已經在廈門關區全面推廣;“一站式查驗平臺”“一關通”等13項措施被列入福建省改革創新成果在省內推廣;“出境加工”“委內加工”等4項入選海關總署首批在全國復制推廣的創新舉措。(記者 林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