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投訴”妻子不給女兒哺乳,妻子卻覺得丈夫對自己總有隱瞞;普通修車工偷開客戶好車,撞壞車后拿不出賠償款……要解決不同的糾紛,需要的是人民調解員的耐心傾聽與傳聲達意。
在丈夫眼里,女兒才出生幾天,妻子就不愿意哺乳,不是個好媽媽、好妻子。在妻子眼里,丈夫會打自己,想分走生育險賠償金,在外有女人,不是個好男人。幾個月前,蓮前司法所調解了這樣一對“閃婚”夫婦的糾紛。
妻子不擠奶 丈夫很生氣
“幫幫我吧。女兒才出生幾天,我妻子就不給哺乳了。”今年9月的一日,阿向來到蓮前司法所向調解員求助。
月子里的母親不給孩子哺乳,實在匪夷所思。阿向向調解員道出了事情原委。
原來,兩人的孩子早產,自出生后一直待在保溫箱里,妻子小慧每天擠奶,再由家人送往醫院。
分娩后,小慧獲得一筆幾千元的生育險賠償金。可就是這筆錢,讓積攢了許久的家庭矛盾爆發了。阿向家人向調解員透露,小慧執意要將這筆錢帶回娘家,給其母親治病。遭到婆家拒絕后,小慧不吃飯、不擠奶以示抗議。阿向一家十分擔心孩子的健康。
調解員試著聯系小慧,幾次均被拒絕。經調解員苦口婆心勸說,小慧終于接受調解,但調解員自小慧家了解到的情況并非阿向一家所言。“孩子這幾天便血,醫生說暫時不能吃奶。”小慧母親解釋。
說起擠奶一事,小慧母親又心疼又氣憤:“醫生說擠奶只能擠3分鐘至5分鐘,可他們強行給女兒擠奶,一次擠25分鐘。”
“他們現在就不擠奶,到時候回奶了,小孩吃什么?奶粉那么貴!”阿向家人也很生氣。
哪家的說法可信?調解員向醫院了解到,那幾日,孩子腸胃確實不好,處于禁食狀態。
調解員意識到兩家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的健康。經調解,兩家人很快在哺乳一事上達成協議,即便孩子暫時不能進食,也堅持擠奶,防止回奶。
丈夫想分錢 妻子不答應
哺乳一事解決后,阿向一家又提出,生育險賠償金不能給小慧母親治病,得兩家平分。
阿向跟調解員算了一筆賬,自打出生,女兒就一直待在保溫箱,幾天下來已經花費四五萬元。阿向一家是外來打工者,沒什么積蓄,已經欠了親朋不少錢。“生孩子都是我們家出的錢,他們(小慧家)一分都沒出!”
談錢總會傷感情,兩家人又因生育險賠償金吵得不可開交。小慧堅稱,生育險賠償金是給女方的,阿向平分的要求沒有道理。
“我從沒想過要拿女兒一分錢!”面對親家的質疑,小慧的母親情緒激動,她解釋道,是女兒想盡孝心才會萌生此想法。
“他家經濟情況確實不好,已經舉債,能不能把這筆錢分給婆家?”調解員向小慧仔細分析了其夫家的經濟情況,小慧終于答應。
女大男十歲 閃婚問題多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談生育險的同時,阿向家又提出了要求,要小慧每月拿出一些錢給家里做補貼。
在小慧一家眼里,這完全是得寸進尺。調解員深入了解后獲悉,哺乳、生育險都只是導火索,夫妻之間的問題才是根源所在。據介紹,小慧是本地人,阿向是外地人,小慧大阿向近10歲,兩人相識不到一個月懷孕,后結婚。因為婚前了解不足,婚后矛盾重重。
阿向一家向調解員細數了小慧的種種不足:“不會煮飯,不做家務……”更讓他頭疼的是,小慧總是懷疑自己在外面有女人。
“他打我!”說起這小慧淚流滿面,小慧也坦言,覺得丈夫有二心,總向自己隱瞞些事兒。而小慧的母親則認為,阿向和女兒的婚姻是有目的的,是為了遷戶口,為了分家產。阿向否認此說法,表示不會要她家一分一毫。
調解員分析,小慧的不安全感或來自兩人之間的年齡差、產后抑郁。當調解員將此轉告給阿向時,阿向沉默了。他表示,確實打過妻子,是自己的錯。
“我只想兩人和好,好好把孩子養大。”小慧告訴調解員,而此前,阿向也曾如此表示。
在根本問題上達成一致,調解員再一次找到著手點。幾次溝通下來,小慧一家同意,每月給阿向家補貼500元。夫妻倆各自承諾,改掉陋習,齊心為家為孩子。(記者 陳佩珊 通訊員 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