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折褲:
寬圍大折,玄色,褲筒寬約1尺3寸,褲頭為白粗布,褲頭為臀部的一倍寬,上邊縫接一塊5寸寬的藍色布邊。著裝時,褲頭折迭于臀上部,系上褲帶及一條一股三垂的銀褲鏈。平常在娘家穿布的,結婚頭幾天,以及喜事外出做客時穿黑絲綢褲。未生孩子時,往返娘家、夫家,要穿絲綢褲,打扮得美觀些,以免被人取笑。
2、百褶邊裙(俗稱肚裙)
(1)百褶邊裙:由兩片上臘的黑布合成,每片50褶,上端接一段白紗布作裙頭,兩邊系帶;下端邊沿有刺繡密集的紅色花瓣曲線。裙系在外衣里面,比外衣稍長。這是盛裝時必穿的禮節性服飾。
(2)黑色百褶短邊裙:由兩邊硬布重迭成百褶,縫接在一條寬約2寸的有色布上,系圍在腰間,勞動或外出時,用于遮掩偶爾外露的腰臀部。青年婦女干活時必穿。
3、褡褳:又叫“插么”,是一種口袋,呈長方形,2尺來長,7-8寸寬。用藍、黑二色布縫制,中間開口,兩頭裝東西。在開口兩邊分別綴接各一半長的黑、綠色布,并刺繡簡單的花紋。4個角飾有4束金黃等色的須。這是早期婦女不可缺少的物件。
4、腰巾:用“城內蔥”制成,長1尺2寸,寬2尺8寸。正中有兩條褶紋緝在一起,上端接一條兩重合綻的白布作腰巾頭(高2寸多),巾頭兩邊各系紅色紗帶一條,末端散開作流蘇狀。腰巾和腰巾頭連接處的邊沿各綴一塊藍色方形繡花布。這是操家務或外出勞動的常用物。
另一種為黑腰巾,用2尺7-8寸長、1尺多寬的黑布做成。下沿呈小橢圓形,上邊縫在一條1寸半寬的雙層花布上。花布的兩頭鑲飾一組梯形和四組三角形拼合成方形的色布。兩條腰巾帶,帶頭分別有花紋,水紅或黑色束須尾。圍系在外衣上,有保暖和護衣作用,冬春才用,秋夏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