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其實可以追溯到國共雙方在解放戰爭中的淵源。解放戰爭中,參戰的國共雙方將士均為在抗日戰爭中浴血奮戰的熱血軍人,雖然在解放戰爭中相互殺伐,但畢竟是中國的內戰,而且像徐百川這種身居高位的國民黨軍官,投入人民的懷抱,往往會在勞動改造之后得到寬恕。不僅是徐百川,在歷史上像杜聿明,傅作義等國民黨高級軍官,戰爭中被俘或者投誠之后,均得以善終。
趙簡之崔孝安等六哥的手下,如果主動向公安機關,自首并交代自身罪行,并且協助公安機關破獲地下特務組織有立功表現的話,對她進行宣判會看他們具體的罪行進行宣判,比如趙簡之,可能就會被判死刑,他手上沾滿了太多的革命群眾的鮮血,而像崔秀安延娥等人,可能就會判十年八年之后釋放。
六哥鄭耀先的手下全部忠心耿耿,只是他們不知道,六哥是真正的共產黨員,當宮庶知道六哥是身份之后,以宮庶的身手,在鄭耀先年紀已老的情況下,有逃脫的機會,但是他不敢相信六哥不是他們的六哥。失望絕望,從宮庶的表現,可以想象趙簡之崔孝安他們是幸運的,他們至死忠于他們的六哥。
電視劇最后,鄭耀先去北京并沒有去見徐百川,我想雖然他們殊途同歸,但是在鄭耀先的心中,可能沒有臉面去面對曾經的四哥,現在的戰友。同生共死因為信仰的不同,那份情誼,或許就產生了微妙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