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3日從貴州省銅仁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獲悉,截至目前,梵凈山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98%,已查明遺產地野生植物和動物7000多種,梵凈山世界自然遺產地保護管理取得初步成效。
梵凈山位于貴州省銅仁市境內,是武陵山脈主峰,保留了大量古老孑遺、珍稀瀕危和特有物種,是“世界獨生子”黔金絲猴唯一的棲息地,被譽為“地球綠洲”“動植物基因庫”,2018年被列為中國第13處世界自然遺產。
3年來,梵凈山775.14平方公里范圍內的3萬多名原住民,打破村寨界線自覺肩負起梵凈山保護管理責任,通過制定“共管公約”、實施“社區共管”等方式形成良好的保護氛圍。村民還自發建立“執勤小隊”輪流巡邏,防止發生開山取石、毀林開荒、濫伐林木等破壞環境資源行為。
自2018年梵凈山申遺成功后,使得中國世界自然遺產總數躍升世界第一,“梵凈山”和“世遺”2個關鍵詞瞬間熱度飆升,讓梵凈山旅游空前火爆。為保護梵凈山生態環境,銅仁制定了梵凈山遺產保護地資源消耗上限、景區游客流量上限、單日最大承載上限(10493人次)、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三限一單”。
此外,銅仁還依托“智游自在梵凈山”大數據平臺,建立全網實名制售票和分時段叫號進山制度,每日售票達到8000張時即進行預警,達到10000張時即停止當日售票,通過網絡發布景區動態接待預警信息,及時分散梵凈山游客量。
同時,銅仁出臺《梵凈山保護條例》《錦江流域保護條例》,建立流動巡回法庭,對生態文明目標體系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實行終身追究,并建立“紅綠燈”準入體系,采取“一張圖”對世界自然遺產地范圍進行分級分區管理,開展遺產地生物多樣性調查和保護,編制《動植物名錄》。
目前,銅仁市、縣兩級投入梵凈山保護、管理資金累計達24.6億元人民幣,對景區收入上繳財政部分,全部用于梵凈山生態修復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周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