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四:紀念岳飛 臘八節出于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于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后,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于成俗。
傳說五:教育后輩勤儉持家 西晉時有個極懶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閑,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屢勸無效,然而到了年末的臘月初八,家里斷炊了,那小伙子饑腸難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壇壇罐罐,將剩粒遺粉連同可食的殘碎物,過洗入鍋,煮了一碗糊狀粥喝下,從此,苦思悔恨,狠下決心痛改前非。當地人們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臘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臘祭日不忘祖先勤儉之美德,又盼神靈帶來豐衣足食的好年景。》》臘八蒜的腌制方法
臘八粥和八寶粥的區別是什么
解釋一:吉林省民俗協會理事長施立學介紹,臘八粥是從唐代末傳承下來的,而八寶粥僅是中國改革開放后才流行的,所以這兩種食品的含義并不相同。臘八粥內的各種雜糧代表著農耕收獲的各種食物,人們在臘八節喝臘八粥,是為了讓人們品嘗一年辛勞收獲的成果,意義非凡,所以這種文化也一直被傳承下來。》》為什么說過了臘八就是年
施立學說,目前,在一些地區還保留著臘八節將臘八粥涂抹在家畜圈門或果樹枝干上的習俗,寓意感恩萬物并祈禱來年獲得豐收。相比之下,八寶粥的文化內涵并不那么厚重。
解釋一:二種粥的選料并無多少差別,但二種粥的意義不同,有所差別。 八寶粥以滋補品為主,有咸、甜、葷、素之分別,可以常年食用。臘八粥是特定臘月初八這天食用,多以贈送親鄰好友。其耒源于佛教故事,紀念釋伽牟尼成道時曾吃過別人供養他的五谷雜糧煮的粥。后耒演化為寺院布施給學佛人和貧苦人的一種方式,以至融入民間,形成了民間的臘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