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來,在鴻山鎮東埔三村新建村委會辦公樓時,鄉賢捐贈資金343萬元;鴻山鎮東埔一村建設籃球場提升項目,鄉賢捐贈資金150萬元;鴻山鎮伍堡村發揮教育促進會作用,眾多鄉賢以教育促進會為載體,捐贈資金達170萬余元,推進教育事業……
鄉賢不僅出資也出力,比如,東埔三村發揮基層治理工作優勢,通過邀請鄉賢列席支委會、擔任村居“特邀調解員”等做法,引導鄉賢發揮名望、信譽,高效解決矛盾糾紛,捋順問題癥結,與當事人談心交心,形成基層治理“黨組織引領、鄉賢補位”的工作模式。
日前,鴻山鎮持續推進“黨建強引領、鄉賢促振興”工程,通過引“賢”、用“賢”和惠“賢”,不斷深入挖掘利用鄉賢資源,讓鄉村振興成效進入鄉賢視野,讓鄉賢力量參與鄉村振興,打造“鄉賢+”先進品牌。
鄉情為媒
引“賢”凝聚合力
鴻山鎮以村為單位、以網格為載體,在僑普、經普信息基礎上,再次開展鄉賢信息全方位摸排,形成鄉賢人才信息庫,當前已登記入庫鄉賢能人404人。對鄉賢信息實施分類管理,按照經濟實業類、教師醫生及專家學者類等分類造冊建檔,并落實鎮、村兩級聯動排查機制,持續更新鄉賢名單。
在充分訪鄉賢、強溝通、聚合力的基礎上,該鎮根據實際情況,成立1個鎮級鄉賢理事會、9個村級鄉賢理事會、2個鄉賢聯絡小組,實現鄉賢理事會100%覆蓋。同時在鎮級設立“鄉賢聯絡驛站”,選派1名僑聯秘書擔任聯絡員,村級依托“黨建+”鄰里中心,設立鄉賢工作室,定期收集反饋鄉賢心聲,籌劃開展鄉賢返鄉行、鄉情聯誼活動等。
發展為要
用“賢”反哺振興
鴻山鎮通過用活鄉賢微信群,定期向在外鄉賢通報村莊發展、項目攻堅、集體經濟發展、基層治理等各領域工作情況,引導鄉賢主動參與鄉村振興建設。不少鄉賢心系家鄉發展,依托各類聚賢平臺和鄉賢保持互動,健全“線上+線下”聯絡聯誼機制,讓鄉村振興成效進入鄉賢視野,讓鄉愁成為其返鄉發展“引力”和“拉力”。
在用“賢”反哺振興工作中,鴻山鎮鎮村領導、干部根據網格分工,緊抓鄉賢返鄉節點,敲門拜訪捕捉投資意向;廣泛開展“鄉賢回歸日”活動,指導轄區11個村將春節、清明節等節日定為“鄉賢回歸日”,邀請返鄉鄉賢舉行座談交流、項目觀摩等活動;引導鄉賢捐資公益,充分發揮飲水思源品質,在扶危濟困、捐資助學等方面承擔社會責任,服務回報家鄉。
目前,鴻山鎮結合村莊需求及鄉賢能力、資源等特長,梳理鄉村振興項目的“認領清單”15項,主動與鄉賢溝通聯系,邀請鄉賢認領項目、回鄉創業,主動融入鄉村建設,參與基層治理,為鎮村事業建設貢獻鄉賢力量,并鼓勵各村將鄉賢工作與中心工作及村莊特色相融合、共促進、共落實,打造鄉賢助力鄉村振興的村莊“樣板工程”。
服務為先
惠“賢”激發活力
“服務相當周到,我們公司申報補助項目時,工作人員手續不熟悉,網格員主動幫跑幫辦,解決了不少問題,項目也很快就申請下來了。”騰祥(石獅)海產品有限公司的邱總說道。“我們長年沒在家,村里的人都很照顧我們家的老人。”對于在外鄉賢家庭照顧不到的問題,伍堡村干部經常走訪關心,為鄉賢家庭帶去溫馨關懷,也收獲了廣大鄉賢的認可。
鴻山鎮建立掛點聯系鄉賢機制,實施“掛鉤領導+下村干部+村‘兩委’干部”三級結對聯系制度,組織日常走訪、重要節假日慰問、舉辦座談會等活動,及時傳達關懷。同時,注重發揮好商會僑聯組織、各相關部門作用,加強鄉賢之間的聯絡聯誼,讓返鄉歸鄉充滿人情味。
(記者 楊德華)